首页 资料分类 用户榜 | 积分说明    

  ·油气成藏期的分析与确定


资料星级: 资料格式:pdf
上 传 者:地化专业 下载次数:191
上传时间:2008-12-13 21:19:25

1分
69KB
推荐本资料到: 开心网 人人 豆瓣 新浪
收藏  举报  
  发送给好友

  详细介绍: 发表评论   
石油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和室内的科研中,常利用主力烃源岩生排烃期法、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油藏饱和压力法和圈闭发育史法等,对所勘探和开发的油气区和油气藏,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其油气成藏期,对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各时期构造运动不同,因而层系油气藏形成的时间也存在差异。 油气藏成藏史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成藏期的确定。常用的地质分析方法有圈闭形成期法、主力烃源岩生排烃期法、油藏饱和压力法等,其理论基础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整个过程。储层成岩矿物及其中的流体包裹体直接记录了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可用和重塑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史。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流体历史分析法,主要有储集层沥青法、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运聚关系法,为研究油气成藏期次提供了更为直接和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弥补了地质分析方法的不足。
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凹陷的构造特点及地层的发育状况,可划分成多个洼陷、隆起、斜坡带等次级构造单元。次级构造单元包括目前发现的油田和多个含油构造,油田的油气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层系,油气的分布产状和走向,储油层岩性和物性等特征。
油气成藏期的分析:根据主力烃源岩生排烃期确定其主要成藏期: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结果,没有油气生成和排出,就不可能有油气藏的形成。因此,主力烃源岩油气生成并排出的主要时期,是油气藏可能形成的最早时间。从烃源岩埋藏史分析,确定其凹陷烃源层的成熟油气生烃门限深度(m)和排烃门限深度。同时,根据主力烃源岩生排烃期,可将凹陷油气藏的形成分为多个大的沉积阶段(时期)。但因地壳运动的升降影响,可以中断油气的生成过程,造成油气生成数量有限,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生油洼陷中心地区。
根据储层流体包裹均一温度,确定其油气充注时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用于研究油气运移的期次及时间,再现油藏的注入历史。其具体方法,通常是在流体包裹均一化温度测定的基础上,根据该区的地热增温率的变化(即今地温和古地温梯度)来推测其形成的古埋深,其对应的地质时代,近似代表油气的充注成藏时间。
根据油藏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期:当石油被天然气饱和时,石油的密度(比重)和黏度最小,流动性最强,在此种情况下,油气运聚成藏最容易,可用油藏饱和压力推测与其相当的地层压力的埋深,得到油藏的形成时间。根据油藏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通常认为是油气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根据油藏实测饱和压力数据计算结果,凹陷不同油田成藏期有差异,而且不同层位油藏成藏期也不相同,并随着含油层位的变新,油藏形成的时间也具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根据圈闭和断裂发育史推断油气成藏期:地壳产生的断裂活动,可以促进圈闭的形成,也可以破坏已形成的圈闭,进而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如果凹陷的油气藏类型是以断裂油气层为主,那么断层对该区的构造形成和油气运聚起着重要的作用。油气区内断层发育,断层大小不一,针对断层规模的大小,可分为一、二、三级断层。多数圈闭沉积的时期的形成,早于烃源岩大量油气生成和排出的时期。因此,从圈闭发育史和断裂活动来说,大规模油气运移聚集的时期应晚于圈闭沉积期。
地质科技人员根据油气的成藏期了解油气的运移聚集情况,对进一步部署勘探、开发井、调整井、注水井、更新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依据。
  该用户还有这些资料: 更多   

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

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

储层地质学研究新进展

油气储层研究新动向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

层序地层学

陆相断陷盆地成烃与成藏关系研究

油气成藏理论与方法


 
  其他相关资料: 更多   

油气田勘测新方法(中文)

油气田勘测新方法

201310弹性波Kirchhoff叠...

201306FPGA与GPU并行计算分...

201105角度域弹性波Kirchho...

199706利用叠前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提...

油气层储层保护新技术

合肥盆地油气地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构造耦合

粒度分析C-M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