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基数巨大。能源问题对中国而言显得尤为紧迫。当前关键就是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提升新能源的研发能力,不断降低新能源的生产成本,让广大消费者自觉地选用新能源。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新能源的发展成为与会人员集中讨论、发挥的焦点话题。不管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学界商界人物,都表现出对新能源前景的巨大热情。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基数巨大。能源问题对中国而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须面对。能源保障的压力很大,只有通过不断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方式,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给压力。
新能源除具有清洁环保最典型的特征外,还可以降低对煤炭、石油运输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在石油危机频频出现后,发达国家通过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降低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目前,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还是新兴的弱小产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在《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一文中指出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之缓慢:以核能、太阳能、风能和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年增长速度虽然已超过30%,但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为主,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其根本原因是新能源生产成本高。以太阳能为例,它的生产成本是传统能源的5-10倍,在没有额外补贴时,企业是没有能力和动力去干这样的非理性投资的。与此相应,太阳能、风能所带来的电力在市场上更是不具备竞争力。
有人曾经测算,风力发电要在0.6元以上才具有投资吸引力,但是这样高的价格早吓跑了消费者。这一现象也在某研究人员发现中得到印证:即地方政府对新能源发展表现出叶公好龙的特征,口头上、纸面上说得天花乱坠,但是行动中、实践里却并不热情卖力。
为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可以设立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倡导绿色消费,实行“有保有压”政策。即今后一方面通过抑制属于污染型的化石能源的发展来促进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比如,加大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对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实行进口税减免政策,对于引进的新能源高端技术人才给予优厚补贴。除了政府的引导和投入,还应完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制,帮助这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对于发展较好的新能源企业,可予以重点扶持,为其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
其实,我国新能源分布广泛,根据初步的资源评价,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巨大,主要有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为1.25亿千瓦,遍及全国的1600多个县、市;我国的风能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内蒙古、新疆、东北、华北北部、甘肃、宁夏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总计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0亿千瓦;我国2/3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地区;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资源也分布广泛,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既然新能源代表着发展的方向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又有丰富的新能源。当前关键就是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提升新能源的研发能力,不断降低新能源的生产成本,让广大消费者自觉地选用新能源。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