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油气勘探重点应放在西部、海上以及南方广大的碳酸盐岩地区。”世界石油大会高级副主席、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王涛在9月22日举行的“中国油气论坛2007——油气勘探新领域新技术研讨会”上这样表示。
碳酸盐岩储层在世界油气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地质学家、碳酸盐首席科学家、杰克森地球科学院地球科学系、美国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教授查尔斯·克伦斯(CharlesKerans)介绍,世界945个大油田中有300多个在碳酸盐岩底层中,储量占47%。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2/3,其中80%的含油层是碳酸盐岩。北美的碳酸盐岩产量约占北美整个石油产量的1/2。他预测,在未来20年中,碳酸盐岩储层将在全球石油生产中居于中心地位。
在我国,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南地区,其在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估量。随着我国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例如,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礁滩相带优质储层发育和展布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迅速扩大了勘探领域和规模,带动了一大批有利区块的发现,取得轮古、塔中、靖边、罗家寨等地区的油气发现和突破。
据了解,在碳酸盐岩系统中,主要油藏位于陆棚、斜坡区等具有简单开阔构造的碳酸盐岩地层。其流动单元构造和采收率受控于层序或旋回规模的地层非均质性。对世界石油储量的主要贡献也将来自于这些采用先进成像技术的油气系统的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