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博士(斯坦哈福智库)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 是当代金融业的高端,各国对它的定义五花八门(日本定义它为证劵公司,英国定义它为商人银行,美国广义称华尔街金融机构都是投资银行,狭义通常是指至少经营部分资本市场业务如承销证劵或交易证劵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有别于商业银行因为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它有别于咨询服务机构因为它归类于金融服务业,它有别于一般的产业投资公司因为它往往不参于其投放项目日常经营而更注重其资产的增值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雄厚、智力密集和产业精通的“产业布局、金融做庄”的当代经济魔术师。人们对1997-1998年几乎席卷亚洲各国的金融风暴记忆犹新,人们同时对各种财富榜100/500强的“资本投机与财富乘法增长”的投行操作明星般的追逐,可谓爱恨交加。论就国际投资银行在当今世界范围的金融、能源、粮食等(准)危机状态中的角色,一言而蔽之,有的是“财富制造者”,有的却是“危机制造者”。
三十年来的中国和平崛起的成就举世公认,“五政和谐、五经并举”的中国模式赞声四起。但深究起来,中国模式里最为薄弱或者不完善的部分之一就是投资银行或者类似含义的证劵金融。与投资银行的圣城美国华尔街的三百年发展历史相比较,中国的三十年的大国金融实践才刚刚开始。本文以中国能源产业为例,探索中国能源投行、能源产业、能源资本、国家金融法规完善和社会大众利益的五元体系结构与互动,阐明中国能源投行的任重而道远使命即“财富与和谐的制造者”。
虚拟经济的诱惑与挑战
在世贸(WTO)后时代,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各国按照世贸规则的金融、农业、能源、优惠贸易等国家经济命脉行业的市场开放迎来了“国际投行---金融产品---资本市场---虚拟经济”的新经济诱惑与挑战,利弊参半。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谓第一波,导致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数千亿美元的损失,至今还在蔓延,美国有上百家银行濒于破产,波及各国经济的急速冷却,专家预测其尚未探底;当前的世界范围能源和粮食价格飞涨或准危机状态可谓第二波,还属于其早期阶段,专家预测其规模和时限都远远大于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联合国《2008年未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未来十年趋向更动荡、暴力冲突更多,成因包括粮食与能源价格高涨、政府管治失败、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加剧、人均粮食与能源供给减少、沙漠化及人口迁移增加等;就经济而言,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警告,次贷危机继续蔓延、美国可能有更多银行倒闭、经济衰退深度百年罕见;这与国际投行典范人物索罗斯预测经济再次大萧条的“有生之年最坏情况”,几乎同出一辙。用我们开篇观察来说,即能源黑洞效应,拖世界经济步入冷却深渊即冰川期的状况。
就亚洲各国而言,已经有多个国家的虚拟经济指数失调、新一轮金融风暴危机四伏。中国政府的“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道道金牌赦令,防范数以千亿美元的境外热钱和已入境投放外资急进急出即冲击中国国内市场和经济。不少国际投资银行,看准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商机,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如“高盛养猪”等农副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产业链收购兼并、石油天然气基础上的煤炭和其它新能源的资源和产业收购兼并、极力推销境外证劵市场的各种证劵产品和新资源,合法利用中国和国际金融的接轨进行资本和资产的挪移,即金融做庄,其风险包括产业畸形发展、行业资源垄断与产品价格飞涨,泡沫财富震荡缩水、企业倒闭经济衰退等。这些,对于中国的能源投行及其关联互动的能源产业、能源资本、国家能源金融法规完善等等,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能源投行的构成
至目前为止,中国的能源投行主要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如下七类机构所构成:
1)信托公司,如中海信托,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控股,战略愿景是“在信托规模、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交通行业专业信托公司”;又如外贸信托即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金融业务板块的骨干企业之一;又如新时代信托,立足于内蒙地区丰富的资源,专注于能源产业投资信托基金。
2)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如中石油集团全资的中国石油财务公司;又如中石化集团全资的中国石化财务公司;又如中海油集团全资的中海石油财务公司;又如上市公司深圳能源集团控股的深圳能源财务公司;又如浙江省能源集团控股的浙江省能源财务公司。
3)金融租赁公司,如河北省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力、通信、能源等行业;又如近年来成立和快速发展的招银金融租赁公司,工银金融租赁公司,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
4)证劵公司,如中信证劵,华泰证劵,招商证劵,中原证劵,华夏证劵,海通证劵,国信证劵等,大部分参与到能源或新能源产业上市培育和承销交易其证劵。
5)国字头投资公司,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公司等。
6)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有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等最为突出。
7)在中国登记经营的外国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根斯坦利,汇丰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林远东,花旗银行,百富勤,JP摩根,瑞士投资银行,大华银行,星展银行等等,大多数有能源投行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能源投行,按狭义所定义的,接近五百家,按广义理解的,超过千家。除此之外,有数百家能源行业的信息咨询和投资服务网站和金融信息和咨询服务网站、创业投资公司、民营投资公司等也在开展与合作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并寻求战略资方合作升级为有国家和省市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能源金融的五元体系结构与互动
在本系列文章之二,我们按照能源金融的资本性质和利益模式划分能源金融为五个层面,下面探索若干层面上中国能源投行、能源产业、能源资本、国家金融法规完善和社会大众利益的五元体系动态组合。
(一)终端消费市场金融
目前,中国的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国内市场是靠国家财政补贴来维持“国际油价洼地“的状态,这不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对社会大众利益来说是不公平的,即应该逐渐由终端使用者分担。所以,筹备多年的燃油税法律和执行需要应尽快启动。与此同时,符合更严格环保要求的车辆和油料的法律法规推行。
国内的终端用户市场无论是煤炭还是成品油,改革不到位的产业垄断现象依然严重,民营能源企业在油源、油价、煤炭供应等没有话语权,大部分濒于倒闭破产,所以,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没有合适渠道或者会冒较大风险来进入该产业层面的市场。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应该作为首要任务来实施反垄断法,使能源资本与能源供应链的正常投资回报途径畅通。
中国的能源投行在此层面大有作为,包括
(1)继续为能源企业项目融资和结构性增长融资,注重在国内及香港证劵市场上市,其市场总体需求稳健增长,资本回报一般大于其它行业。
(2)石油产业基金专家崔新生提出过著名的“民企股权换油源计划”方案,它的实施在目前情形有两种变通措施,一是油源的多样化,扩展到煤基氢化石油、生物燃料和进口重油加工提炼,按照目前市场很有竞争力;
二是民企股权和资产不宜大量与外资做直接置换,更适宜采取产业基金和可转股债劵等方式,而中国能源投行应该抢先在项目、区域和产业上有协调的行动,客观上阻止一些居心不良的国际投行的恶意竞争。融合上述两种措施的“洲际成品油联盟”和“氢化石油基金”目前方案已成型,欢迎合作。
(3)标本兼治。国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困境,最近推出民间资本通过浙江省等试点合法放贷、中小企业贷款银行等金融措施,同样的模式即区域甚至全国经营范围的能源产业银行或者信用社,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即可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将是中国能源投行的经典业务。据了解,目前有多个类似方案在完善和申报之中,欢迎合作。
(二)产业投资开发金融
这是中国能源投行的主战场之一,其中当务之急是为能源产业与能源资本对接的中国能源资本矩阵通盘策划,分期实施,及时推出能源资本矩阵的七种基金操作:
(1)国家万亿外汇储备构成的、由国家投资公司运营的主权基金;
(2)国家国资委管辖的一百多家国有企业集团的主权基金;
(3)各省市国资委管辖的数千家国有企业集团的主权基金;
(4)动用国家外汇额度特批的外资转为国家定向投资的主权基金;
(5)国家和部委批准与监管的区域及行业基金的能源投放;
(6)民本经济属性万亿储备的、混合所有制的能源产业基金;
(7)混合所有制中国能源资源开发银行及商业银行银团的能源投放。
有了上述数万亿元资金实力之后,中国能源投行的眼光就不仅是中国国内的能源产业项目,包括我们提出的国家能源七级储备体系的投资,而且是国际能源的大战略。如下图所示,国际油气能源主要由各国国家石油公司掌控(图中的蓝色标注,世界前22名里占17名,囊括前十名,第一名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油气储量为3001亿桶),小部分由跨国石油公司掌控(图中的红色标注,世界前22名里占5名)。
世界前22名探明油气储量的公司排名(据Peter Goode (2008))
世界前22名探明油气储量的公司排名(据Peter Goode (2008))相比于跨国石油公司,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石油公司都缺乏足够资金进行其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 勘探开发,他们更希望与混合所有制的、国际
本土化经营的、(中国)投资银行合作,而往往不是直接与中国的国营石油公司合作。单这一项,中国的能源投行就任重而道远。
(三)期货市场证劵金融;
显然,这也是中国的能源投行的主战场之一,包括(1) 推动国家能源和金融有关部委,及时完善中国的石油和能源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交易体系,增大能源国际定价权和行业影响力。
(2) 拓展与上述的国际的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从项目风险产量分成到捆绑其中长期利益到中国证劵和股市的上市交易。
(3) 积极参与数百家中央和地方国资委管辖的与能源相关的企业集团整合上市,扩充中国能源的资本实力、参与实力和广度。
(4) 中国的四大经济圈区域金融中心正在呈现,包括香港-深圳国际贸易、证劵和离岸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北京-天津产业与离岸金融中心,重庆金融中心等,各大经济圈都将有其独特的能源战略和产业重点,因此,将是中国能源投行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
(5) 最另类的中国能源投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和在线金融的
成熟商务系统,打造在线华尔街的世界能源金融总部基地的方案,已经有国际资方对此极为兴趣。正如推动美国休斯顿作为世界能源首都的大休斯顿联盟主席Lane E. Sloan先生所分析,能与休斯顿竞争此国际能源大都市的真正竞争者来自中国,或是北京,或是上海。
(四)地缘与货币层面的能源金融
美国华尔街过去一百五十年的金融发展经历在中国过去十五年上演了其精华浓缩版。未来十五年里,一个在线华尔街的世界能源金融总部基地将在中国某个大都市里崛起,届时中国能源投行会更加自豪,因为他们使用的不仅有美元和欧元,还有亚洲和世界日益流通和重视的石油亚元产业资本矩阵,货币基金、信用体系、亚元货币和充实的金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