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求结构、美元走势、投机行为、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看,都无法得出油价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出现根本性逆转的判断
随着INDYMAC银行和房利美、房地美等金融机构接连“东窗事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普遍感到担忧。7月15日,美国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1991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暴跌4.44%,收于每桶138.74美元。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此前耸人听闻的高油价时代竟不过是昙花一现,刚刚开始就要终结了?果真如此,对于中国、对全世界在通胀阴影下苦苦挣扎的生产企业和升斗小民而言,无疑是幸莫大焉。然而,笔者对此并不乐观。理由如下:
首先,美国经济继续下滑可能性不大。此次房利美、房地美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并未彻底好转的事实,由于两大美国国企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整个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美国政府绝不可能坐视不管,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近日的迅速救援反应来看,实际结果大概比想象中要好。
其次,由于美国经济前景不明,虽然面对通胀压力,美联储短期内也不敢轻易采取升息动作。美元兑欧元目前已跌至1.60,短期内这一颓势不会有大的改观。由于美元是全球石油主要计价货币和交易货币,美元不振,必然会在石油价格上有所反映。一些研究表明,美元兑欧元汇率每贬值1%,国际油价大致将上涨1.2-1.3%左右。
第三,从全球石油需求来看,由于油价不断攀升,目前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确实已有所放缓,但总量仍呈上升趋势。由于石油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除非世界经济和能源技术方面短期内发生大的变化,否则需求大幅减少的局面不可能出现。
第四,从全球石油供给来看,虽然有消息说巴西、伊朗发现大油田了,但这些所谓的大油田,在全球每年300-400亿桶的旺盛需求面前,不过杯水车薪,而且从生产规划、设备投资到实际投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远水不解近渴。更重要的是,笔者注意到,从2007年产油国的表现来看,一方面,大多数欧佩克国家将限产进行到底的意志非常坚决;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如墨西哥,由于过度开采,近年的石油产量开始大幅萎缩。
最后,从地缘政治因素看,最近伊朗、美国、以色列的三角关系非常引人注目。特别是伊朗和以色列都不断释放出不利于地区安全稳定的声音。在距离美国总统换届不到半年的关键时刻,各方都加紧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以换取更大要价和利益。客观上,这些动作对油价刺激作用非常明显。
笔者认为,对那些仅凭油价的一次回落,就断言“高油价时代已经终结”的观点须持谨慎态度。无论是从作为基本面的供求结构,还是美元走势、投机行为、地缘政治风险等短期因素看,都无法得出油价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出现根本性逆转的判断。对于中国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而言,与其将希望寄托于国际油价某天早上突然崩盘,重新跌回2005年以前的水平,不如早做准备。从政府角度看,应尽快推出燃油税,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并扶持民营企业进入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开发领域;从企业和消费者角度看,推广节能措施,培养节能意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恐怕是当前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抓紧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