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自贡4.1级地震 地震深钻计划已启动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10-1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关注度:0]
摘要: 据重庆地震台网测定,今日(10日)凌晨0:29分,四川自贡发生4.1级地震,重庆震感明显。 当时我刚睡下,就感觉床晃动的厉害。家住南坪幸福里小区的邓女士向记者介绍,因为每晚有看电视的习惯,所以睡的都比较晚。今日凌晨0:...


    据重庆地震台网测定,今日(10日)凌晨0:29分,四川自贡发生4.1级地震,重庆震感明显。

四个钻井位置

    “当时我刚睡下,就感觉床晃动的厉害。”家住南坪幸福里小区的邓女士向记者介绍,因为每晚有看电视的习惯,所以睡的都比较晚。今日凌晨0:32分,刚躺到床上的她忽然感觉床晃了起来。开始她还以为是爱人在翻身,可晃动持续了有十几秒,她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有地震发生了,于是起来看餐厅的吊灯也在晃动。

    重庆市地震局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据重庆地震台网测定,今日(10日)凌晨0:29分52秒,四川自贡发生4.1级地震,重庆震感明显。

    为什么4.1级的地震重庆会震感明显?重庆市地震局值班人员解释,这是因为重庆和自贡直线距离很近导致的。

    相关资讯>>

    下钻地应力监测井能否实现临震前预报

    8月22日,在康定姑咱镇瓦斯沟,工程施工人员开始下钻一个地应力监测井,其设计井深为400米;本月内,宝兴县城宝兴河西岸河边,另一个地应力监测井将下钻到400米深度,开始安装探测设备……在龙门山断裂带,一系列有关汶川地震的科学钻探工程正陆续展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地震发震断裂带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

    宝兴县城和瓦斯沟均处于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端。“选择两地开凿监测井,其目的是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在此次汶川特大地震中,两地却几乎未受任何波及?科学钻探工程还将对地震相关问题进行更全面的观测。”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专家季伟峰告诉记者。

    原理:铁棒传回地应力数据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形变,如褶皱、断裂等都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地下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还是要深入地下才知道。季伟峰告诉记者,大陆科学钻探是获得地球大陆内部信息的唯一直接途径,挖井探测工作对监测地面地质灾害如山体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避让也可以起预防预报的作用。

    地应力监测井一般直径100毫米左右,如碗口一般大小。而开凿深度,则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在宝兴和康定的监测井工程进行的同时,地质专家们通过在地震灾区数月的野外调查,于上月末还在都江堰和绵竹确定了4个钻井位置,将先后实施一口800-1000米先导孔进行相关试验。之后,还将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主震破裂区、余震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3口2000-3000米主孔进行科学钻探,尽可能监测余震的强度、位置及影响范围。

    “如何进行监测呢?”对记者的提问,地质工程师郭启锋没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根约一米长的铁棒,上面附着有精巧的小杠杆、小滑轮、小弹簧。“它可以携带各种应变测量仪”,郭启锋介绍,将携带有各种应变测量仪的铁棒插入井中,仪器与井壁接触,通过各种弹簧与岩体连为一体。这样,地下岩体受力所产生的变化就可以通过仪器进行观测。

    根据需要,这根铁棒可以一截截地连接到需要的长度。深入到地下后,铁棒上的仪器将传回温度、力度(地层下各种运动产生的推挤力量)、地声(地层下各种摩擦运动造成的声音)、位移状态等各种地应力数据。

    观点:尽早钻孔监测余震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士许志琴提出,应该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地质基础和这次地震的发震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途径之一便是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在大地震发生后,回应大地震的快速钻探,是了解地震破裂过程、研究地震发生机制和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此项工作开展得越早,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价值就越高。”许志琴认为。震后第二天,有关地质专家即赴川,并围绕汶川地震带进行了持续的考察活动,确定了一批钻探孔位,实施钻探。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地震局即将深井观测计划列入了2006-2020年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我国也有一些深井观测项目,比如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深入地下5公里多,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深的科学钻井,不过,它更多是以研究地质构造为主。目前我国用于了解地应力状态的井最深只有400多米,并且还从未在活断层上进行过相关研究。此次龙门山断裂带钻井监测,作为一次有益的科学尝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地震发震断裂带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

    观测:“临震前预报”能否实现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公里左右,而监测井开凿的深度一般是400米到2000米,地应力能监测得到吗?季伟峰认为,“深度并不是绝对条件,因为地应力是在地下传播着的。正如,地震发生后,许多市民坐在家里也可感受判断地震的强弱,虽然不够准确”。

    地应力测量能否实现“临震前预报”?季伟峰表示,目前准确预报地震不太可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要研究地震就要进行地应力测量”。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地震波穿越岩石的速度会随着岩石所受应力大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了验证实验室发现,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在天然断层附近努力探测这种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十分精确的结果。

    “在长期的观测中,许多干扰因素可以逐渐排除”,季伟峰表示,地应力研究是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依据的,但能否作为长期、短期还是临震前的预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正是我们钻井的目的。

    汶川地震断裂带的地震深钻计划即将启动,科学家们在映秀—北川以及都江堰—安县的断裂带上设定了4个钻井位置,期望通过这项地震深钻计划,从千米以下的地壳探知地震的机制,捕捉余震的信息。昨(9)日,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传来最新消息:即将实施的第一个钻井已于日前完成工程招标,计划于本月25日在都江堰虹口地区进行“首钻”,这是继江苏东海5公里深井长期观测站之后,我国第二个深孔长期地震观测站。

    钻孔咋选址?

    首要是离断裂带近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土资源部汶川地震科学调查组”启动,地震活动断裂调查组于5月下旬分为数支调查队,赶赴四川震区开展地震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侯立玮、付小方也参与其中。

    钻孔看什么?

    看岩石咋动看深部余震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志琴院士提出。“回应大地震的快速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和捕捉余震直接信息的最有效方法。”许志琴院士强调在汶川地震断裂带实施科学钻探的必要性。

    孔要钻多深?

    三口主孔2000米至3000米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提出了首钻设计方案,9月27日,设计方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联合评审论证。

    钻井位置专家们反复论证

    日前,记者前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通过付小方工程师的介绍,从地震深钻计划的第一阶段—地震活动断裂带的调查开始了解这项庞大的科研计划。

    付小方说,他们的工作重点主要以“汶川强震活动断裂地表破裂特征与科学钻探选址”为主,专家组成员共调查了400余处同震断裂和破裂地点,取得了汶川地震同震断裂、破裂与变形量的第一手资源,“这些第一手资料,是科学钻探选址的第一步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汶川地震的发生是由于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脉受到挤压,在龙门山断裂带内主要有三条断层带,从北西向南东走向分别为,沿汶川—茂汶的龙门山后山断裂带;沿映秀—北川的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带;沿都江堰—安县的龙门山山前主边界断裂带。“我们所在小组的调查段南起崇州鸡冠山北止青川,对长约300公里、宽35—50公里范围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进行调查。确定钻井的位置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此次的4个钻井位置便是众多专家反复论证后,才最终确定了方位。破裂带的宽度、距离主断裂带的远近便是选择钻井位置中较为重要的条件,距离主断裂带近、破裂带的宽度不会给后期施工造成较大阻碍是首选。”付小方说。

    快速钻探捕捉余震“情报”

    日前,记者联系该项目参与科研单位之一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后得知,该项目将由许志琴院士主持。在此之前,我国首个位于江苏东海5公里深井长期观测站也由许志琴院士主持,建立该观测站的目的便是探测深部信息为涉及地质、地震研究和抗震设防工程提供数据。

    谈起开展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作用,付小方拿出地图,沿着断裂带走势解释:从垂直剖面看,龙门山三条断层带呈铲式叠瓦状向四川盆地推覆。地震发生时,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带从映秀镇至北川,长200公里断裂贯通,产生垂直和水平位移。汶川地震断裂带是一条往北西倾斜、向下以一定角度延伸的逆冲断裂带,进行科学钻探可以通过探知的信息来确定破裂面的产生、组成,断裂岩的分布等等让科学家更为了解地震成因的数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专家也表示,这项科学钻探不仅可以揭示汶川地震过程中的岩石行为,还能在深部无干扰条件下监测捕捉余震信息。

    虹口首钻众院士将达现场

    昨日,该所相关负责人告知了4个钻井位置:“第一口、第二口钻井位于都江堰地区,第三口井位于什邡,第四口井位于宝兴。”该负责人说,虹口地区将作为首钻进行深钻实施,该钻井先导孔为800米至1200米,随后实施的三口主孔科学钻探深度在2000米至3000米。9月28日,首钻的工程招标已结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地质队将承担首钻施工任务。“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相关专家均在设计中提出了解决方案。”首钻预计将于本月25日左右开钻,届时,主持该项目的许志琴院士等将抵达现场。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地震 地震深钻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