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
油价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晴雨表”,2003年至2007年油价上涨正值世界经济长达数年的增长期,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国际市场油价随之下跌。
纽约市场基准
原油期货价格在2008年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后,至今已累计下跌了70%以上。在此背景下,中国产业和能源应当如何协调发展值得人们深思。
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开放节能”是推动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的新路
对一国经济或产业而言,能源节约可以表述为:在GDP或增加值产出一定的前提下,能源投入减少;换句话说,在能源投入一定的前提下,GDP或增加值产出增加。概括为一句话,能源节约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GDP或增加值产出。
传统意义上的能源节约,依循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老路,主要通过产业层级提高带来的产业增加值提高,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而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开放节能”,则是经济全球化赋予能源节约新的内涵,开辟了一条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的新路。
一国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由较低级形态向较高级形态的转换过程,也是高生产率产业?高附加价值产业 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包括了产出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就业结构高度化和资产结构高度化等方面,是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创新了产业升级的方式。具体而言,产业升级包括了以往的两种类型:一是产业部类的升级,即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升级;二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从密集使用较低级生产要素的传统产业向密集使用较高级生产要素的新兴行业的升级。产业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还创新了第三种方式,也就是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内部的升级,即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链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链条的升级。
产业升级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国促进能源节约、推动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不断地实现产业升级,才能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而保持和增进国家的贸易利益与综合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产业发展与能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从而促进产业与能源协调发展。
因此,产业升级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这样严重受到能源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其价值活动都可粗略地划分为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如研发设计、高级原材料生产、复杂加工和零部件生产等 、劳动密集环节?如简单加工和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等 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如市场营销、管理运营、品牌运作、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物流管理等,这些活动通常可归为总部经济活动和生产性服务活动两大类 。
全球产业价值链是一条深凹的“U”型曲线,最底部是劳动密集环节,而两边高端分别是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台湾企业家施振荣先生在分析IT产业价值链时将这条曲线称之为“微笑曲线”。
由于全球劳动力跨境流动存在诸多巨大的障碍,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而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却可以自由流动,导致资本回报的平均化。
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不同环节的分工,通常劳动密集型的价值环节布局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环节的劳动生产率较低,附加价值也较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则分布在发达国家,从而形成了一条深凹的“U”型曲线。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通过开放政策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同时,产业内部分工也向工序之间、向日益细化的链条和模块之间的分工发展。
国际分工的深化,既提高了全球经济的效率和福利,也为发展中国家在不同产业的不同链条上嵌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进而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创造了更多的时机和空间。
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业构成情况迅速发生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接受了大量的外商在信息产业的投资,信息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工业部门,相应的出口产品结构中以IT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也迅速提高。
按照传统的行业分类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工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达到相当高的阶段。但是,应当看到,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其实我国只是参与了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劳动密集的环节而已,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不高。
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较低,意味着提高我国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空间较大。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由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后起国家产业升级变为三个方向:一是继续像以往一样从劳动密集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产业间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从劳动密集的价值环节向两个方向提升,一个是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价值环节提升,另一个是向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的提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产业间的升级大多也可以归纳到价值环节的升级。不论是在传统产业还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均存在着从低附加价值向高附加价值环节提升的空间。例如,在IT产业中,劳动密集的价值环节是电脑的组装。在上游环节中,附加价值更高的是线路板、显示卡等部件的生产,再往上游是芯片的生产、封装,附加价值更高;往下游,则分别存在物流、营销、品牌等多个服务环节,其附加价值也远高于电脑的组装环节。即使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业中,也存在着附加价值差异巨大的不同环节,成衣的生产附加价值最低。向产业链上游回溯,高档面料的生产附加价值则有所提高,设计的附加价值更高;向产业链的下游推进,物流、国际营销、品牌经营的附加价值也不断提高。
同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基于产业升级的理念,后起国家合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其产业能源节约不仅可以继续像以往一样从劳动密集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方向延伸,而且可以着力按照一个崭新的方式——全球产业价值链条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价值环节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两个方向展开。
在有限的能源投入情况下,通过产业附加价值的大幅提升,促进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开放节能”无疑大大拓展了产业能源节约空间。
积极实施“开放节能”的战略举措
中国应当积极实施“开放节能”战略举措,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合理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
1.鼓励“开放节能”,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
一是积极参与服务业跨国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我国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只是制造业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则更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开放节能”的重点。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
三是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四是大力培育中国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公司的时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全球资源配置的主导者,也是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最大推动者。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实施“开放节能”战略举措,主体是企业,能担此大任者,则必须是一大批中国的跨国公司。培育中国跨国公司,对于我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和能源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国完善国家对外政策的重点应是支持发展中国跨国公司。
只有把重点放在支持培养一大批世界级的中国跨国公司,中国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这是中国提升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最有效的办法。
为此,政府政策的着力点:一是大力发展中国跨国公司,在主要产业中建立一批有核心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的跨国公司,使它们成为参与全球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和载体;二是支持中国企业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跨国收购兼并,加快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能源资源、技术布局;三是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适当放松外汇管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融资,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的研发活动。
2.支持“开放节能”,打造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新优势
一是人力资源优势。培育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是创新优势。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三是品牌优势。打造自主品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开放优势。构建更加成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第一,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完善并购环境,建立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在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产业项目的同时,应当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并购整合我国高耗能产业,提高高耗能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技术水平。
第二,引导外资向研发中心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环节发展。要继续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第三,利用外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外包企业,承接本公司集团和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
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第一,努力开展跨国并购,有效提高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链,树立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第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动在资源富集地区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保障。
第三,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去”,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可以有效释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充足生产能力,缓解国内能源供应压力,规避贸易壁垒,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