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石油进口量对外依存警世钟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3-21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关注度:0]
摘要: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呈现出“先热后冷”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0%,进口成本大幅攀升则为国内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   国家发改委2009年2月下旬发布的报告称:“2008年中国石油产...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呈现出“先热后冷”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0%,进口成本大幅攀升则为国内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

  国家发改委2009年2月下旬发布的报告称:“2008年中国石油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178890370.07吨),同比增加9.6%;累计用汇1292亿美元(12923680.35万美元),同比增加62.2%;平均单价722.4美元/吨,同比上涨47.9%。2008年全年我国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同比增长14.94%;累计用汇302.1亿美元;平均单价777.56美元/吨,同比上涨60.8%。

  与此同时,2008年全年我国累计出口原油373.6万吨(3735630.61吨),同比减少2.4%;累计获汇27.7亿美元(277072.97万美元),同比增加67.5%;平均单价741.7美元/吨,同比上涨71.7%。2008年全年我国出口成品油1703.8万吨,同比增加9.9%;累计获汇136.7亿美元,同比增加49.4%;平均单价802.3美元/吨,同比上涨36%。

  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8%。面对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所面临的石油风险也越来越大。

  进口量先热后冷

  2008年国内石油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达38965万吨,比2007年增加2395万吨,增长6.5%,增幅较2007年上涨1.7%。

  这一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速虽然比上一年略有提高,从1.6%上升到2.5%,但仍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而石油进口是石油消费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表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依然紧逼50%,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消费有一半甚至更多将依靠进口,并且这个依存度还将继续攀升。一旦中国经济命脉系在国际石油供应上,中国油气资源供应前景将不容乐观。”

  尽管遭遇冰雪、地震灾害,但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汽车销量维持两位数增长,灾后重建使交通运输、电力和农业用油大幅度增加,车用燃料油需求异常强劲。2008年1~6月石油表观消费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7.1%。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成品油消费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上述特点,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量呈现出“先热后冷”的特点。

  专家表示,除了消费猛增外,还有一个因素促成上述石油进口特点的产生:上半年国际油价高涨,石油公司因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经营亏损,不愿再过多生产,中小企业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被迫减产、停产,使市场供应形势相当紧张。

  据悉,国内成品油产量1~6月汽煤柴油产量同比增长3.2%、4.5%和8.6%,远远低于消费增幅,致使成品油市场大部分处于严重供应紧张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得不加大石油进口量以满足国内供应。2008年1~8月,我国石油净进口原油就达到1.18亿吨,而2008年全年进口原油才1.79亿吨。

  专家认为,国内经济运行速度减缓,对石油消费量产生抑制作用。这种供需结构的变化不仅导致石油价格运行方向的改变,而且给石油的进出口带来直接影响。总体来看,2008年中国石油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开始放缓;主要受需求的影响,全年的进口量出现剧烈波动。

  此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童莉霞认为,成品油进口量增速加快是2008年石油进口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2006~2007年中国成品油进口量年均增长3.4%,2008年骤然升至13.1%,其中1~11月汽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5倍,柴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7倍,创下十多年来最高纪录。

  童莉霞分析,降低进口关税、给予直接补贴、对进口汽柴油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等政策的出台对鼓励企业进口汽柴油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奥运会之前,政府对国有石油公司提出增加库存保证供应的要求,和2008年6月下旬我国大幅度提高成品油价格,也对当时的汽柴油进口增长起到提振作用。

  进口成本高企

  2008年尽管国际油价大起大落,但全年平均价格仍比2007年每桶高出25美元,增长35%以上,明显高于2007年的涨幅。

  2008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高达723美元/吨,涨幅高达47.7%。2008年我国全年原油进口额超过1200亿美元;成品油进口额接近300亿美元。其中,进口原油平均每吨到岸价由2007年的476美元/吨升至753美元/吨;汽油进口到岸价由2007年的735美元/吨升至1142美元/吨。

  专家认为,国际油价的急剧暴涨暴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品油市场体制以及石油储备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大幅度提高。

  从2008年成品油月度进口量看,可以发现类似的趋势。在原油价格高企的5月和7月,我国的进口量相当大。5月份,我国原油净进口1605万吨,而当月成为我国成品油进口量最高的月份,高达470万吨。8~11月我国成品油价格大跌期间,进口量不增反降,11月进口成品油数量全年最低,不到200万吨。在油价较低的11、12月份,原油净进口量仅有1300多万吨,并未出现人们期待价格大跌、进口量飙升的局面。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尽管包括国内石油供需形势变化和奥运保供因素,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前期进口较多、成品油消费疲软、国内成品油储备能力弱等,同时也有石油经销商投机商囤油、惜售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实际上,这种高价进口现象不仅反映出国内石油企业应对油价风险能力的欠缺,也反映出我国石油产业调控市场能力的滞后和对进出口时机的把握不当,而这不仅是经验问题,也有体制上的欠缺。”童莉霞认为。

  进口背后的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剧烈波动、进口成本的大幅攀升,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经验、技术的问题。

  首先,石油需求的增长中就隐含了一些投机的成分。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严重滞后于国际油价变动,投机商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国内油价的调整趋势,进而囤积石油,从事投机交易,这可能加剧市场供应的紧张与过剩。

  据悉,2008年上半年,由于国内汽煤柴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大量走私油外流,加剧了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半年,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到第四季度国内油品价格已远远高出国际市场价格,成品油走私又由国外反向流入到国内,使本来已经疲弱的国内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产品滞销胀库现象愈加严重,这也是部分成品油被迫低价向外出口的重要原因。

  其次,对于一个石油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的消费国而言,保障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建立有效的能源储备机制。

  广州海关综合统计处数据分析科负责人钟雁明认为,正是由于我国石油储备能力不强和企业观望气氛浓厚,我国的原油净进口量无法有效地随油价的涨跌进行相应调整。

  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石油资源储备能力建设进度滞后,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可供使用150天,日本则多达200天,而中国却只有7天。钟雁明认为,建立能源战略和商业储备体制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必要手段。

  朱和也表示了相同观点:“从2008年我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地来看,海外能源获取目的地多元化趋势明显。但是我们还应更加重视能源安全战略,采取更多行动以保证能源安全。现在是采取更有效、更有力措施的时候了。”他认为,我国应加强风险防范,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建设。

  事实上,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石油能源储备进度滞后,调节国内市场的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我国的储油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日前表示,储油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复杂、成本很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贾承造还说:“每吨石油放在库内都是要花钱的,成本很高,且不能存放很长时间。”他解释说,所谓的“买”,大部分时候指的是在海外购买如油田一类的石油资产,而购买现货原油则是很有限的。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石油进口量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