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石油:化工项目正名须先“正视听”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3-11  来源:国际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2007年的厦门、2011年的大连、2012年的宁波一场场因PX而引起的市民散步事件让化工项目与沿海城市成为水火不容的冤家。   PX真的可怕吗?人们为什么以前渴盼引进大型化工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今却谈化色变...

  2007年的厦门、2011年的大连、2012年的宁波……一场场因PX而引起的市民“散步事件”让化工项目与沿海城市成为水火不容的“冤家”。

 

  PX真的可怕吗?人们为什么以前渴盼引进大型化工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今却谈“化”色变?怎样使化工企业成为与城市发展相契相融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从当下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环保诉求的变化中求解。在两会代表委员对绿色发展的热烈讨论中,建立在信息透明基础之上的“信任”成为寻找这些答案的路标。

 

  “PX是低毒的,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剧毒品。PX是生产中间品,被生产成产品后,是无毒的,实际上不可能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告诉本报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也对PX的环境影响做出解释:“PX跟煤油对环境的影响是一样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汽油、煤油和柴油。PX离我们生活非常近,是个非常普通的化工项目。”

 

  既然PX对环境影响不大,人们为什么对以PX为代表的化工项目还如此抵制?

 

  “居民对化工项目的恐惧心理,说到底是政府和媒体的失职。PX到底是什么?政府没有告知制度,媒体在报道时也有偏向。说PX有剧毒,老百姓就会不自觉地去维权。”张力军说。

 

  没有化工产品知识的普及,没有正确舆论的引导,在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对化工项目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高危、高污染、高消耗”的阶段,而并不了解化工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也不相信这些影响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来控制的,所以对于化工项目的到来会本能地选择拒绝。

 

  资料显示,面积仅1300平方公里的东京湾是世界PX的主产地之一,在其两岸密布着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城市。这些城市堪称是日本最大的重工和化工基地。总部位于东京的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以年产PX260万吨位居亚洲首位。仅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下属就有11座制造所,其位于川崎的PX工厂与居民区之间距离不到5公里。

 

  “化工项目在工业化国家已经走过200多年,任何发达国家都有化工项目。人们恐惧是因为沟通不够,信息不对称,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感慨,“这需要一方面加大宣传,一方面加强与市民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拿出证据来证明化工项目对环境是否有影响。比如我们的化工厂污水经过处理后都可以养鱼,人都可以饮用,可以达到健康、绿色和低碳的标准。”

 

  信任源于了解。“要让民众自始至终看到化工企业的计划和运营。”张力军建议,“化工项目立项时要公开,环评要让老百姓切实参与进来。生产什么、排放什么都要让老百姓知道,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也要让老百姓知道,正常运行时让老百姓监督。”“一条龙”的信息公开要使公众对化工企业了解得透透彻彻,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光军认为,化工企业还要加强与社会周边居民的沟通,多介绍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既有利于产业发展,又有利于与周边居民和谐相处。

 

  “对于化工项目,我们既要考虑公众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两者需要兼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说。

 

  PX项目在沿海城市的多次夭折,折射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的同时,也造成我国化工项目建设的放缓。我们是否以后不再发展化工项目了?

 

  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PX项目,更离不开大型化工项目。“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很精细的化工厂。而且,人的衣食住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化工产品。我们吃的药很多是化工合成的;我们穿的衣服也要经过化工处理,不管是鞋还是纽扣;我们坐的车离开化工是生产不出来的。甚至航天事业都离不开碳纤维等化工产品,吉林石化有几十种产品应用于航天事业。住就更不用说了。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化工紧密相关。”王光军告诉记者。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愈来愈高,国家对企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王光军认为,这对化工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要求我们把产业发展中的环境含量、环保技术含量作为石化产业一个重要竞争力来考虑。作为国有大型石化企业,我们有责任率先垂范做好环保,也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严格遵守安全环保标准,并不能根除人们对化工项目的恐惧,因为我国地炼企业众多,占全国炼油能力20%以上。地炼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有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公众对化工企业的印象。”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副总师赵旭分析道。

 

  “所以,要想让公众接受化工项目,必须要给老百姓一个明晰的愿景,包括就业、环境保障措施等。同时,国家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给予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企业一定的税费扶持,让企业有动力、有能力去做环保,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多方透明、多方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赵旭说。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