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让京津冀三方坐在了一起。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介绍,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正在完善,三地将联手抗击重雾霾天气。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的建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自1986年“环京津”战略提出以来,打造“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带”等提法层出不穷。但囿于地方发展的不同利益诉求,三地携手发展的“蓝图”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整治环境,津冀等地的部分企业停产,才让决策者意识到区域防治污染的重要性。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大相径庭,北京已经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天津把目光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而河北仍是以钢铁、冶金为主的传统产业。从燃煤数据可见一斑,北京每年燃煤量为2000多万吨,天津达7000万吨,而河北则高达2亿多吨。
按照现有的发展格局,河北更多被定位为京津的产业转移承接者,而希冀京津所发挥的产业辐射作用,却由于财税体制、区域利益格局等缘由而难以落实。去年北京市技术输出流向中,56.3%流向外省市,其中输出到河北的仅占2.4%。
雾霾的出现,令各方政府认识到区域协同的重要性。北京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区域输送占25%左右,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区域输送可高达40%以上。区域污染输送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在,京津冀三地都表达了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的意愿。新机制将包括三地重大环保项目统一规划建设、联合执法监管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跨区域污染防治协调处理和会商、环境信息共享、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生态补偿等。
但这仅是治标之举,还不是治本之策。关键要以联手治霾为契机,形成倒逼机制,大力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统筹区域环境容量,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健全利益决策和协调机制,建立资源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有效激励机制,使“环渤海经济圈”实现绿色高效发展。
雾霾来临,为我们反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将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毕竟“雾霾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