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战略四头并进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09-06-22 来源:国际在线 关注度:0]
摘要: 中石油有关人士15日对媒体表示,投资20亿美元的中缅油气管道将于今年9月全面开工,这使得今年3月中缅双方签署的《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该协议,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是天然气、石油双线并...
中石油有关人士15日对媒体表示,投资20亿美元的中缅油气管道将于今年9月全面开工,这使得今年3月中缅双方签署的《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该协议,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是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西起缅甸西海岸实兑港,经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然后从云南边城瑞丽进入中国境内。
早在发改委的《2005年炼油工业发展综述》中,就曾提到过中国未来将要形成进口原油的“四大运输通道”格局:中哈陆路原油运输通道、中俄陆路原油运输通道、中缅海上原油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可见,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除了一般媒体报道和关注的缅甸油气资源,更是“中缅海上原油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开工,意味着中国石油保障战略更加完备。
在当前中国石油战略的几个方向中,马六甲海峡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石油进口通道,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等地区,中国约80%的石油进口要通过800多公里长的马六甲海峡。在当前各种国际势力均试图染指并控制马六甲海峡航运通道、海盗猖獗、狭窄的水道本身运力有限以及存在其他政治变数可能的背景之下,中国对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
石油安全的“马六甲困局”。
这一困局的存在,使得探寻和开辟石油来源及运输的新途径,是外界一直公认的中国石油安全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而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中哈
原油管道首开此类中国石油进口方式的先河。2006年5月25日,中哈原油管道正式对我国输油,中国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2006年中哈管道开始输油对中俄石油贸易也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根据中俄两国达成的协议,2005年俄罗斯应向中国出口1000万吨石油,不过2005年俄对华实际石油出口量为760万吨未达到协议的千万吨目标,其原因是由于中俄间铁路运输能力有限等所致。随着中哈管道完工并进入实质运营,为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提供了另外一个运输通道,根据中俄两国相关石油公司达成的协议,俄罗斯也可利用该管道对中国供油。而2006年4月28日泰纳线一期工程的开工,可视为中俄石油通道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中哈
石油管道和中俄石油管道,为中国石油保障战略提供了另外两个重要方向的推进。但是,这依然没有能完全解除中国石油保障的马六甲困局,中缅石油管道的推进才是真正能化解马六甲困局的选择。中缅油气管道,就如同中国石油保障战略的第四根“桌腿”,四腿并立,才能让人放心地支撑着中国未来的石油战略安全“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