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概念”看上去很美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3-25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关注度:0]
摘要:   日本近日宣布,从海底可燃冰中首次成功分离出甲烷气体。这立刻在全球资本市场触发了一场 可燃冰概念股的集体炒作,日本海洋开采公司JDC股价在两天内大涨超过33%,而A股市场里的准油股份002207,股吧、海油工程600583,股吧、中...

  日本近日宣布,从海底可燃冰中首次成功分离出甲烷气体。这立刻在全球资本市场触发了一场 “可燃冰概念股”的集体炒作,日本海洋开采公司(JDC)股价在两天内大涨超过33%,而A股市场里的准油股份(002207,股吧)、海油工程(600583,股吧)、中海油服(601808,股吧)、泰山石油(000554,股吧)等也逆市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

 

  在世界各国无不努力寻找新能源的今天,这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冰块,能否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神话?从实验成功到大规模商业开采需要多少时间?这些疑问依旧如同雾里看花,可燃冰的“钱景”,只能说看上去很美。

 

  上市公司频涉冰

 

  相比证券市场上火热逐“冰”,相关上市公司的态度却相对冷静。

 

  其中,最被市场热炒的江钻股份(000852,股吧),3 月18日公司副董事长谢永金在股东大会上表态,公司关注到全球首次成功在海底开采出可燃冰的消息,但是就公司来说,目前既没有投入相关研究,更没有相关产品。 “我们很感兴趣,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能够在这个事情上做什么,怎么做。未来在机会成熟的时候当然会介入。 ”谢永金认为,可燃冰距商用可能还相当远。

 

  江钻股份生产的钻头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地质钻探、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中,牙轮钻头占有全国80%的市场份额;金刚石钻头因其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在市场上有众多竞争对手。 2012年,江钻股份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1.3亿元,增长25%。

 

  另一家“涉冰”上市公司海默科技(300084,股吧),记者在与公司相关人士交流获悉,公司并未涉及可燃冰开采领域,但是如果未来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需要得到实时的油、气、水三相流量数据,公司的产品将会适用。在可燃冰的开采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同步的油、气、水三相的流量数据,因此未来公司产品是有可能适用于可燃冰开采的。

 

  西部矿业(601168,股吧)向记者表示,公司并没有像市场传言那样“成立可燃冰研究中心”,也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而中国神华(601088,股吧)则透露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可燃冰的利用,只要资金能跟上,未来在技术上有望取得突破。

 

  有低调澄清的,自然也有高调介入的。上海电气(601727,股吧)董事长徐建国公开表示,上海电气今后十五年的科技规划正在编制中,企业将进军可燃冰等众多新能源领域。

 

  有望复制页岩气神话

 

  可燃冰是一种由冻结的水和甲烷组成的固定结晶,通常在永久冻土或大陆边缘部海底的高亚低温状态下产生,点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优点,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1立方米可燃冰能够释放的能量,等于160立方米天然气,等于10倍密度的煤矿。

 

  截至2012年,世界上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储藏的能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其中,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

 

  可燃冰的成功分离,让很多观望派大喜过望,都期待可燃冰能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神话。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曾被认为很难开采,但目前美国已实现大规模生产,美国的页岩气产量10年大飞跃,2000年3900亿立方英尺,2010年4.8万亿立方英尺,年均增长47.7%,使美国成为全球天然气第一大生产大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让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大幅降低,2005年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为9.4亿吨,2010年减少到8.5亿吨,降幅达9.5%,为10年来最低需求水平。

 

  冰资源储量丰富

 

  2009年,我国青海省发现巨大储量可燃冰。青海发现的陆上可燃冰储量,如能合理开发,可以维持中国能源消耗近90年。

 

  青海省的可燃冰是在祁连山(600720,股吧)南缘成功获取的,远景储量达到350亿吨油当量。有专家认为,本次发现为中国能源史上仅次于大庆油田的重大发现。专家预计,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接近于常规石油资源量,约为天然气储量的2倍。相比日本的海底可燃冰,在青海发现的可燃冰为陆上资源,基本处于地表之下130~198米,开采十分便利,此外,青海地区的冻土层相对较薄,钻探条件优于现有其他资源,青海地区冻土层只有80~120米,一些地方的矿藏离地表仅20米。海底勘探技术难度远远高于陆上,是可燃冰发现多年却没有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

 

  除了青海之外,我国还在西沙海槽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就高达5242平方公里,据相关专家的保守估算,中国可燃冰资源潜力为803.44亿吨油当量,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承诺在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这也被认为将加速可燃冰的开发,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脱碳项目的主要产品工业用二氧化碳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新的钻探技术可采用灌注大量液体二氧化碳,气化之后产生的巨大压力将原油或天然气挤出。目前原油及天然气开采主要采用技术为灌注大量水,增加压力,将原油挤出。使用二氧化碳的开采效率与水相比将大大提升。脱碳项目的主要作用是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化,与可燃冰项目完美互补。

 

  是天使也是魔鬼

 

  当前“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发开采法,即直接对“可燃冰”层加热,使其温度超过其平衡温度,使“可燃冰”分解为水和天然气。减压开采法,即通过降低压力促使其分解。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即向“可燃冰”层注入盐水、甲醇、乙醇等,破坏其成藏平衡条件,促使其分解。此外,还包括二氧化碳置换开采法和固体开采法。

 

  目前开采方式的高成本是制约可燃冰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美国曾用潜水艇开采海底可燃冰,成本高达每立方米200美元。按照1立方米可燃冰等于160立方米天然气来换算,2012年美国天然气价格为0.087美元每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可燃冰的价格就至少为1.2美元每立方米。

 

  刚在海底采取可燃冰气体的日本jogmec公司,希望2019年前可将开采成本降至实际应用水平。

 

  除了开发成本高之外,可燃冰开发不当还可能引发环境地质灾害,因为世界各国均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可燃冰具有高能量密度,开采不当导致大量甲烷气体瞬间释放,可能会引发海底滑坡、塌陷和海啸还会加剧温室效应,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25倍。

 

  启动研究可燃冰

 

  3月16日,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向记者透露,为加快实现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步伐,我国启动了对其相关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目前,相关专项已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执行年度为2013年至2016年。

 

  1999年起,我国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作为中国海洋可燃冰项目的调查执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于2007年5月获取可燃冰实物样品。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已展开对可燃冰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等相关研究。

 

  这个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王宏斌说,科技部批准启动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可燃冰勘探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将在以往基础上,加快进行可燃冰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可燃冰开发事业提供技术支撑。

 

  2009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曾召开 “可燃冰”记者通气会,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表示,当务之急是评估研究“可燃冰”开发利用的安全性、环保性,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开发利用,呼吁国家有关方面支持,计划再花10年时间制定相关规划、开展资源普查和开发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开发可燃冰,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政府都制定了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的长期研究计划。

 

  日本2001年发布 《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已拥有7口钻井,2013年首先掌握海底分离甲烷技术。

 

  美国2000年起将可燃冰作为政府项目,进行勘测。 2012年斥资2900万美元在阿拉斯加试验开采。

 

  我国可燃冰储量丰富,但开发进程仍落后日美。 2007年,我国首次采到天然气水合物,2011年正式启动可燃冰的专项研究。按照我国可燃冰的开发时间表,2008年到2020年完成勘探调研和技术准备,2021年到2035年进行海上商业化试采,2036年到2050年开展海上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