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定价权面临新契机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7-19  来源:石油商报  关注度:0]
摘要:  一直以来,汇率因素主导着国内能源行业的命运,其中石油贸易尤为突出。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的运行让我国石油行业看到了曙光,随着外贸人民币结算进展的推进,我国货币金融体系及贸易进出口市场将不断完善,石油贸易市场体系也将迎来突破性的改变,即石油市...
  一直以来,汇率因素主导着国内能源行业的命运,其中石油贸易尤为突出。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的运行让我国石油行业看到了曙光,随着外贸人民币结算进展的推进,我国货币金融体系及贸易进出口市场将不断完善,石油贸易市场体系也将迎来突破性的改变,即石油市场体系、安全体系及货币金融体系得以建立,我国在石油价格的话语权将得以增强。

  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月6日启动

  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于7月6日启动,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的地位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币值稳定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迈开实质性一步的有力保障。伴随着我国强有力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今年有望实现8%经济增长的国家,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将成为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力量。

  利剑出鞘——人民币跨境结算亮剑

  在金融海啸肆虐席卷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新兴经济体及各国际组织,纷纷对“非美元”“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提出强烈要求,世界货币体系面临着重新洗牌。我国审时度势、紧抓机遇,在最适当的时机启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运行。
 
  “对于境内企业而言,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意义重大,让企业多了一种币值稳定的货币选择。”交通银行国际部高级经理杨敏说。一直以来以美元等外汇结算的国内外贸企业,饱尝了汇率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推出,无疑给这些在风险中游荡的外贸企业带来福音,让它们有足够的主动权锁定收入或支出。同时,对境外企业而言,基于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结算对其也是有利而无害的,而且人民币结算的接受范围在不断扩大。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今年贸易总额据预测将达到2.6万亿美元,这为人民币成为结算工具创造了条件。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近2万亿美元,这也为他国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提供了信心支持。

  汇率因素亦主导着国内能源行业的命运,其中,石油贸易尤为突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现阶段一半以上的石油要依赖进口。如此巨大的石油外贸交易量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进行,无疑给我国的石油贸易及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现今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的运行让我国石油行业看到了曙光,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可行且不会太遥远了。相信随着外贸人民币结算进展的推进,我国货币金融体系及贸易进出口市场将不断完善,石油贸易市场体系也将迎来突破性的改变,即石油市场体系、安全体系及货币金融体系得以建立,我国在石油价格的话语权将得以增强。

  推进石油贸易人民币计价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油价格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跌宕起伏。石油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大大增强了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波。石油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比以往时候更加突出。石油作为“黑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后一种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因此,我们需要从货币金融的视角去解释和解开石油价格危机背后的种种迷局。

  事实上,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石油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石油危机与30多年前的石油危机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国际石油金融属性正在不断得到强化。石油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这种“价格安全”模式的实质是一国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影响力问题。

  理论上讲,欧佩克组织应该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然而,欧佩克国家虽然拥有石油垄断的供给权,却不具备石油垄断的定价权。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佩克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目前,世界贸易的2/3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各国中央银行储备的三分之二也是美元形式。现有0.8万亿至1万亿“石油美元”在国际上流通,不仅使美国经济在无形中受益,而且成了美国控制世界石油生产、运输和价格,进而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一张独有王牌。因此,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

  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是,有“中国需求”却没有“中国价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但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2003年平均“亚洲溢价”为2.56美元/桶。根据测算,近两年“亚洲溢价”给我国GDP造成的损失达到0.08%~0.20%。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等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对传统的国际石油计价定价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推进了非美元化的石油交易发展。如今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大国,人民币近几年来币值保持稳定,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其他国家在石油交易中逐步寻求非美元化,以人民币结算。从严格意义上讲,面对国际上关于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争夺,中国有必要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

  把握国际石油价格脉搏——石油期货

  纵观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演变,世界石油价格定价权机制经历了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欧佩克定价,再到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定价机制转变的过程。目前,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轻质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事实上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在130多亿吨左右,通过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只有20亿吨左右,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实物交割。

  而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由于没有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我国石油企业和石油消费企业的石油交易均在现货市场,而没有套期保值,企业没有交易的自愿选择权,也没有一个多元选择的市场,所以我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据统计,2008年国际油价狂飙时,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1300多亿美元。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我国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近千亿元之多。同样处于油价波动风浪中的外资航空公司,却由于成功地在原油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规避了因石油涨价带来的风险。1999年,当国内飞机载着每桶近40美元的高价油飞翔时,香港国泰航空每桶航油成本却不到20美元。2003年美伊战争期间,燃料油的国际价格上涨到每吨2300多元,而华南地区以燃料油为原料的发电厂所能承受的燃油成本是每吨1600元。对比鲜明的是,形成新加坡石油期货市场价格的基础是每天不足10万吨的交易量,但新加坡通过石油期货市场,却可以轻松操控亚洲市场几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的石油现货交易价格。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我国应当尽快发展石油期货来改善现阶段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形势。尽管拥有石油期货并不代表中国就能完全定价,但至少能参与到国际定价的竞争中,争取石油价格的主动权。然而,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及之前石油期货上市经历,给我国进一步开展石油期货上了生动的一课。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石油市场环境的独特性及外汇管制的严格性,石油期货对中国的市场环境有点“水土不服”。现阶段,随着跨境人民币的酝酿出台,无疑为我国的外汇市场及管制制度环境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石油期货的发展开阔了空间。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石油 定价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