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日益见效,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升,主要提供工业基础原材料的石油化工行业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下半年,随着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进一步实施,石化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的加快,以及油气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石化行业的发展有望继续向好。
积极政策效应显现
中经石化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二季度我国石化产业企业景气指数较上季度出现回升。石油化工行业市场急剧下滑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产销供需呈现出回稳态势,价格跌势明显放缓。二季度,石化行业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环比均有较大幅度回升。
上述向好迹象,是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石油化工行业取得积极效果的体现。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石化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与消费环境。家电、农机和汽车下乡政策,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对于恢复石化下游产业的消费需求、扩大相关石化产品市场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国家加大对石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及时出台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了一批重点石化项目的建设步伐,极大地提升了行业发展的信心,对促进石化行业的企稳回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业效益明显好转
中经石化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二季度石油化工行业利润明显高于一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亏损面收窄。这表明去年四季度以来出现的石油化工行业效益急剧下滑的情况已得到初步缓解。
原油开采行业效益增长回升主要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二季度大幅攀升。统计显示,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6月份环比上升23.97%,比年初1月份价格上升了62%,突破60美元/桶。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原油开采业逐步遏制了效益同比大幅下降的趋势。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油气开采业利润为493.5亿元,同比下降75.8%,但降幅比今年前2个月缩小10.9个百分点。
在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下,今年前两个季度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去年前5个月,由于上游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成品油价格和成本倒挂,导致炼油行业亏损568.31亿元。今年,我国实行了新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根据新办法,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在新机制下,炼油行业的盈利水平变得确定,国内主要石油公司炼油业务的盈利预期也能得到明确。按照新的机制,上半年我国进行了三次大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促使上半年炼油行业在上游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利润保持稳定,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价格关系的基本理顺,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成品油产供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随着高价原料库存的逐渐消化,化工行业效益环比明显好转。化工产品价格企稳,市场整体产销率开始增长,行业盈利水平开始回升。统计显示,前5个月在化工行业中,除化学农药业利润降幅有所扩大外,其他行业降幅都有较为明显的缩小。其中,涂料油墨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利润同比已经由降转升,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业和其他合成材料制造业扭亏为盈。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石化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石化工业多年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显现,比如部分传统化工产品产能过剩,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资源和部分高端石化产品大量进口,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冲击。
据中经石化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由于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我国化工行业二季度的出口经过季节调整后,同比大幅下降,且环比也在下降,显示出口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今年以来,国外部分化工产品如合成树脂、甲醇等进口大幅攀升,对国内市场造成很大冲击。1~5月份,我国进口合成树脂同比增长13.4%;进口甲醇290.7万吨,同比增长超过7倍。
巩固和发展石化产业企稳向好的趋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必须严格贯彻实施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石化产业经济增长。
二是要牢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两大着力点。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应将投资重点更多地放在合成纤维单体、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上,努力避免在一些产能过剩领域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型炼油、乙烯、化肥企业应不断提高产业的规模化和集成化,大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加强现代煤化工、精细专用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不断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的新型石化产业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要着眼国际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强石化产业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不断提高规划水平,引导产业有序转型升级。
五是要加强对当前石化产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建立健全产业预警机制,根据行业新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