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北大召开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11-19  来源:科学时报  关注度:0]
摘要:  “2009伯克利斯坦福北京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与会专家认为,节能减排将是21世纪人类的重要课题,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则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日趋强烈,...
  “2009伯克利 斯坦福 北京 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与会专家认为,节能减排将是21世纪人类的重要课题,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则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日趋强烈,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简称CCS)技术正在变得炙手可热。11月11日,“2009伯克利 斯坦福 北京 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开幕,来自中美两国的100多名科学家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旨在提高CCS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的双边交流及合作,进而促进中美双方在碳捕集与存储方面的发展。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十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CCS技术与世界同步。

    CCS技术现状

  CCS是一项用来从燃煤和燃气发电站等排放密集产业捕获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其做法是将化石燃料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捕获,并将其长期封存在岩石层中,如油田或天然气田中。整个技术包括捕获、运输和存储三个环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调查,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至40%,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陈十一介绍,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开展CCS的研究工作。我国有关的“973”计划项目已实施3年,中石油等公司也投资了此项研究,大多在一些油田做试验。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东晓已进行十余年的CCS研究,但在他看来,目前CCS研究尚处在基础及应用研究阶段,只有少数国家进入商业化运作。

  “973”计划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首席科学家沈平平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在会上介绍了CCS的研究现状。

  沈平平认为,我国CCS的现场试验按照时间顺序在国际上可以排到第四。

  据了解,距挪威海岸约250千米的北海Sleipner天然气田建设了全球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平台和回注钻孔,现在每天分离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达2800吨,迄今累计减少排放1000万吨。挪威2006年又投产了将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经160千米的管道运输到陆上的液化天然气厂,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再输回海上,注入另一含咸水地层,年封存二氧化碳约700万吨。此外,加拿大Weyburn油田工程是第一个以储存二氧化碳为目的的EOR(提高采收率采油)工程。从2000年开始,每年约有200万吨二氧化碳被注入油田存储。而阿尔及利亚的In Salah天然气田工程,从2004年起封存了约120万吨二氧化碳。

  据沈平平介绍,我国在2006年开始此项研究,2008年在吉林大情字油田进入现场试验。“巧的是,在离其几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名为长春气田的气田,二氧化碳含量22%,需要分离到3%以下。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气田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埋藏到大情字油田,以提高产出率。在大情字油田进行的先导试验显示,预计产收率能提高10%以上,可以埋藏30万吨二氧化碳。从去年6月份起到现在已经注了1万吨二氧化碳,现在看效果较好。中石油准备今后几年都在这个地方做现场试验。” 

上一页123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中美 碳捕集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