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贷款换石油
在2009年里
埃克森美孚、
雪佛龙等六大国际石油公司的净利润与2008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2009年前9个月,六家公司净利润合计559.85亿美元,同比下降60%。
中石油面临着类似的困难,其董事长蒋洁敏对此已有预料。在2008年底的老领导座谈会上,他表示“集团公司2009年的发展将面临严峻形势和很大困难”。果不其然,随后中石油的净利润下降了22%,为上市以来的首次下跌。
但出人意料的是,此时中石油并未收缩海外战线,反而借机展开了逆袭,并顺势成为2009年海外并购市场的主角之一。
在去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中石油股份公司总裁周吉平表示,海外并购是中石油战略发展的重点,也是经济危机导致
油价下跌的背景下难得的战略机会。中石油在积极慎重地优选海外项目,重点是与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加强合作。
无独有偶,蒋洁敏的老同事、
中石化(0386.HK)董事长苏树林同样希望趁油价走低加快海外并购,获得规模化
海外油气生产基地。
这两家企业并非仅凭一己之力闯天下,它们的海外扩张获得了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吴谋远和金焕东告诉记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资源国石油收入大幅下降、资金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国与资源国政府间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开创了‘政府指导,商业运作,金融促贸易,贷款换石油’的互利双赢新模式。”
这种互利双赢的新模式首先被应用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
2009年2月,中石化、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并于11月3日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三方将在两国政府的合作框架下,开展融资和石油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为此,国家开发银行将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化之间的石油贸易合作为基础,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贷款100亿美元,以支持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
石油勘探、开采和炼化等领域的资本性投资。
中石化可获得稳定的巴西原油供应。根据协议,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化之间的原油贸易量将从2008年的平均300万吨,在2010 年底前提高到平均1000万至1250万吨,远期年石油贸易量达到3000万吨。此外,双方将扩大石油工程服务、炼化工程和物资装备采购领域的合作。
“这项协议的签订预示着一个重要趋势:未来西方石油公司在拉美能源控制力上有所减弱,而新兴经济体进军拉美能源的步伐在逐步加快。” 拉美经济研究协会研究员马里奥 马赛尔这样指出。
“贷款换石油”的模式同样适用于中亚和俄罗斯。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根据此项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俄方将建设“东西伯利亚 太平洋输油管道”通往中国的支线,向中国提供为期20年(即从2011年至2030年)每年1500万吨的石油。
根据协议,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俄罗斯共同组建了“东方能源公司”,俄方持股51%,中方持股49%,主要业务是在俄罗斯进行
地质勘探及能源项目融资。
这家酝酿已久的合资公司随后迅速展开了行动 这在前几年油价一路高涨的光景尚未出现过。
2009年10月,东方能源公司出资1亿美元收购俄罗斯松塔儿石油天然气公司51%股权,从而取得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两块储量达6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田的勘探开采权。
同样是在10月,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基本条件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俄每年拟向中国输送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气时间计划于2014年至2015年开始。
就在王岐山与谢钦签署协议的同时,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也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将向哈萨克斯坦提供100 亿美元贷款。作为交换,中石油将参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收购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Mangistaumunaigas),并获得其中50% 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