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十二 - 五”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政策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4-21  来源:全球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 王瑞华 王瑞华: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应大会的邀请,我受装备工业司委托,在这里向大家就装备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路,跟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第一部...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王瑞华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
王瑞华

   王瑞华: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应大会的邀请,我受装备工业司委托,在这里向大家就装备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路,跟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第一部分,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我们在经济危机冲击和影响下,整个世界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这对我们装备制造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一些发展的机遇。总体来讲,现在装备制造业面临五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首先是高度依赖国际市场难以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存在的制约,从我们现在来讲,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总需求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下降,由于国际市场的萎缩,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因此装备工业出口很大程度回升难度是很大的。外需萎缩形成的缺口很难靠国内市场消化,这样的话,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内消费。
        第二,外因是扩张模式难以持续。长期以来,我国的装备工业主要是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实现发展,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大量落后产能急需淘汰,高端产品研发能力薄弱,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低端形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影响比较突出的是资源和环境制约的因素。后金融危机的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规则和准则,利用新的科技优势发展新的模式,在未来的经济中进一步发挥它的主导作用,近年来,我国装备工业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四,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不断加深,发达国家回归实业的态势也逐渐增强,对我们向高层次产业转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五,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装备工业发展的方式也需要改变。去年以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推动新一代网络和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随着装备制造业的不断融合,不断向技术领域的渗透,我们下面就需要往产业链的两端转移,也就是说研发和流通环节。针对这样的影响,我们下一步的总体思路,也就是我今天给大家简单汇报的我们前期组织一些科研院所对我们目前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面临的形势,在十二五,如何进行调整改革,主要的重点做了一些研究,离发展规划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规划是今年上半年才开始正式起草,现在把前期的一些研究想法给大家介绍一下,能够对各位在今年本单位的发展和今后规划的制定中有一些启发。总体来讲,我们研究过程中发现,总的装备制造业目前主要的情况是大而不强,我们的产业规模大,产品数量也比较多,但是总的来讲,在强的方面,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品种质量方面、效率效益方面、国际竞争力方面,这些都是制约我们的一些主要因素。要想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主要应该有几方面的条件,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强,要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和水平。第二是要有一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第三是要具有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要提高。第四,我们的基础配套能力要有大幅度提升,这是我们就前期对如何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在几个方面要努力的方向。总体来讲,十二五,我们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以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升级的战略。调整转型主要指的是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是产业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推进发展方向转变重点是推进发展动力,要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素投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技术结构要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转变,企业由小而弱向大而强转变,这就是我们前期对调整转型,主要是几个方面要有所侧重的。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