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腐败考验监管
美国司法局在半年内公布的两次行贿案都涉及中国央企,这也使得主管部门对央企腐败的监管变得更加迫切。
石油系统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央企连续被海外曝光受贿,相关主管部门肯定会非常重视,在企业自查的同时,相关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后,预计会给出具体方案,勒令企业尽快完善预防腐败体系。
但一位电力行业资深专业人士则告诉记者,央企连续出现受贿,体制上监管不力肯定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完善制度仅是一个方面,各大央企各种方面的制定规章已经极其详尽,从执行层面加大力度,才是控制住腐败行为的根本。
去年的CCI行贿案,涉案企业纷纷表示自查,但最终多数企业声称没有出示受贿的进一步证据而不了了之。业内人士普遍分析认为,此次中石油受贿案因为年代久远,彻查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在处理结果上也难有突破。
而实际上,国资委曾在2008年9月10日出台过《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央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引致资产损失的50类问题进行了规定,有这些问题的相关负责人将被追究“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分管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但就目前发生的两起央企涉嫌受贿案来看,国资委似乎并没有去执行上述政策。
“央企现在规模越来越大,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还要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国资委一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