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次制裁
均导致国际油价异动
据美国《纽约时报》援引几名安理会外交人士的话报道,由于亲伊朗的黎巴嫩将于5月担任联合国轮值主席国,因此美国希望安理会在5月3日至28日举行的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之前,批准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的决议。
这些在奥巴马不久前的讲话中都可以得到印证。3月30日,奥巴马明确提出美国为全球设置“核议程”的时间表:“我对等待几个月没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在几周内就可看到(制裁伊朗的)决议。”
伊朗并不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压力。
2006年至2008年,安理会三次制裁伊朗,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制裁也导致了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
2006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5612次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制裁伊朗的第17372006号决议前的11月,国际油价处于全年新低,制裁伊朗的消息刺激了油价的上涨,并在安理会决议出台前夕开始暴涨,推动油价逼近了65美元关口;2007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伊朗未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铀浓缩活动,美英等随即提出包含更严厉制裁内容的伊核问题新决议草案要点。WTI原油期货价格指数从23日起连涨5天。3月24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5647次会议通过第17472007号决议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3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讲话称,英军扣押事件将进入另一阶段。在布莱尔讲话之后的短短7分钟内,纽约5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举飙升5美元,达到了6个月以来每桶近69美元的高点,最高攀升到77美元/桶的高点;2008年3月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5848次会议决议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但同时表示将继续加大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但在2007年底,伊核因素已再次主导国际油价。11月下旬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评估报告即将公布时,12月交货的美国原油期货收在95美元/桶上方。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表现出更为猛烈的第4次制裁愿望,国际油价或将进入更为剧烈的波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