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梦一波三折
中化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属于贸易型窗口企业,曾长期垄断国内化肥、原油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然而进出口公司是特定时期的产物,1990年代后这种垄断的好时光一去不返。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集团海外业务遭受重创。痛定思痛后,刘总和当时的林书记等集团决策层下定决心向实业集团转型。”上述中化集团高层说。
刘德树认为,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大势所趋,而这正是中化的长处所在,况且中化没有中石油、中石化那么大的历史包袱,在与之竞争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此,2000年后,中化集团先后在突尼斯、阿曼及阿联酋等国获得多个勘探的权益和资产,并在2005年与跨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合资设立了覆盖华北、华南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区的成品油销售公司,完成进入石油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战略举措。一旦再拥有炼化产能,中化的石油产业链就将成型。
2003年10月,中化与泰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集团PTT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化将与PTT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石化产品销售、发电厂项目、石油管线项目和炼油行业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
2005年元月,中化出价5.6亿美元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一座濒临破产,却拥有1400万吨/年炼油能力的韩国第五大炼油企业,然而在收购要约签订前,仁川炼油厂的债权人花旗银行行使了否决权,出价7.7亿美元收购了仁川炼油厂。
2009年4月,中化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获准在福建泉州建设1200万吨/年的炼化装置,这令集团上下十分兴奋,也引起了中石化等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然而一年来工程并不顺利。
“最新消息是出于安全环保考虑,有关部门要求中化将工厂挪挪地方。”有知情者透露。
正因如此,中化十分看重其在舟山的炼化项目推进,毕竟在这里,它们拥有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