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共同开发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一直是中国方面对于南海问题的原则。尽管没有明确的协议和条约,但面对南沙群岛问题的冲突,中国政府一直保持克制态度,也与越南方面进行积极的磋商。
2009年,越南河内举行了南海问题国际研讨会,南沙群岛问题,也成了无法回避的话题。在这次会上,来自各国的代表一致认为这片区域在安全、经济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本地区和全世界的繁荣和平及安全同样如此。
不过,一名专家对本报表示,在在越南开一个关于南海的会议,实在就有那么一点“这里是我的,大家来我家开会”的意味。当前的南沙群岛争端的前景仍不明朗。
一方面,越南等国在南沙群岛上立场各异,行动不一,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地进行交流,呼吁以和平手段解决冲突。东盟,成了一个交流和磋商的平台。
2002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越南也是签字国之一。这份宣言再一次强调,为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各方要保持克制,不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的行动,各方承诺和平解决争端,并加强沟通和交流。
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在分析家看来,它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的互信,并促使包括越南在内的有关东盟国家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此后,在2007 年东盟“10+3”峰会上,两国的领导人再度呼吁双方保持冷静,督促对方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文件来约束自己,避免影响双边关系。
尽管如此,在一些专家看来,借用东盟合作模式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对于这片敏感地区来说,恐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东盟模型是全然无用的”,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关系教授Simon She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官方话语(对于提出主张国)是要共同开发(这些岛屿),但考虑到由争端引起的民族主义,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的越南军事专家莱尔·塞耶则认为,越南的铤而走险并不会带来多少的优势:“越南面临着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它就像一个面积中等的中国省份。”
当然,在更多的分析看来,外部冲突不可能影响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尽管观察家担心两国政府仍未找出有效的方法去调停海事纠纷,但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所说的那样,中越关系在大部分的时候都像“以往那样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