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
在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看来,“(民营油库进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此前,为了给发展脚步放缓的民营油企找条活路,赵友山和其他民营油企的代表们已经连续3年提交政协提案,并多次上书国务院。如今民营油企有望获得存储国储油项目的资格,赵友山为此十分欣慰。
“新的36条认可了非公有经济对保障就业和维持社会稳定的贡献,对民营企业是个鼓励。”张友山说。在他看来,这次民营油企获得进军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体系的资格,是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领域以来的实质性突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民间资本就曾应国家号召进入了油气领域。
1992年前后, 民营加油站逐渐兴起。当时石油市场逐步对民间资本开放,民营油企们在流通领域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但随着中国的石油体制在1998年发生的重大变化,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随后,民营油企的处境逐渐陷入被动,曾经的意气风发已然不再。
据中商联石油委此前统计,我国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总投资为7700亿元。但据该协会初步调查,全国石油民营批发企业已经关门、倒闭了2/3。
“有成品油批发资质的民营企业不少,但现在真正经营的不过200多家。另外,不包括批发企业在内,原来民营加油站企业在全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为56.4%,现在已经下降到低于40%。”赵友山说。“很多加油站没有办法,能卖的卖了,能退出的退出了。”
直到金融危机发生后,民营加油站的处境才有所好转。特别是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行后,调价频率上升,民营油企获得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但从根本上来看,民营油企的生存环境并未发生质的改变,一个致命的问题始终存在——油源。但此次若能进入国家原油储备体系,民营油企有望获得突破点。
一位民营油企代表曾对记者表示,“进入国家原油储备体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盘活闲置的仓储资产,还可能借机争取到新的原油进口牌照,从而获得稳定的油源,从上游打开活路。”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将石油领域完全放开,油田的开采就是这样。但问题是资源怎么来合理分配?石油流通市场应该打破垄断,充分竞争,这也包括原油进口。”赵友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