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多元化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原本预计要拖到7月份才会定标的这一项目,却仅在一周后的5月20日就有了结果。
最终中标的为6家企业,它们获得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150万吨的储备指标。除去报价最高的宁波大榭开发区恒信燃料,山东晨曦集团也因标书操作上的小失误无奈出局。
赵友山告诉记者,“最终中标的为6家企业,它们获得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150万吨的储备指标。政府与这些企业签订了两年租赁合同,每月每立方米租金统一为17元。从5月20日起,这150万吨石油储备将耗时180天完成。”
在6家企业中,蓬莱安邦油港有限公司和莱州东方石油化工港储有限公司均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子公司。
2007年中国化工成功完成了对山东蓬莱栾家口油港有限公司的重组,将其名称变更为“蓬莱安邦油港有限公司”。东方石油化工港储则是由昌邑石化、中艺华海进出口有限公司、华海(新加坡)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和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
截至去年,中国化工集团已经在山东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了7家地炼企业。中国化工集团油气板块一位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已计划在今年继续完成对销售系统的整合,并打造辐射全国的成品油销售渠道。此次成功中标国储油项目,意味着中化工油气业务板块在偏上游处获得突破。
作为唯一的一家地方国企,烟台港集团的身影也引人注目。此次中标国储油项目,让其在物流项目之外又衍生出新的业务增长点。
山东一家化工集团的副总经理认为,“烟台港集团在物流方面的天然优势同样也体现在了石油储备项目上。”
赵友山还透露,“今年年底,如果现有项目进展顺利,新一轮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项目可能会招标,以吸纳更多社会库容参与存储。”
据中商联石油流通委统计,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占国内石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5%,且拥有石油储备能力3000万吨,其中有1000万吨可以用做战略石油储备。
至于剩下的2000万吨石油储备能力,赵友山希望能将其用于石油商业储备。目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等在内的央企也在建设石油商业储备基地。
按照赵友山的构想,社会库容可以自己出资进口石油,并拿一定比例库容为国家义务储油,接受国家调拨。
这与他以前的观点一脉相承。此次民企获得过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份额,就是他眼中的“机”。
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石油公司手中,其他公司即使获得原油进口经营许可和进口配额,也很难单独进口原油。
根据商务部此前公布的《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规定,新的原油进口商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才能获得进口原油的牌照,例如全资或控股拥有20万立方米以上原油油库并同时和具有一定炼油能力的买家签订长期协议。
此外,由于加工进口原油的权利,主要掌握在国有石油巨头手中,没有它们开出的“排产证明”,基本上无法做成交易。而在传统石油巨头之外的社会炼厂,则很难获得这份证明。
赵友山建议称,进口石油的主体资格认定仍然执行现有的许可制度,但废除进口量配额限制和“排产”(安排生产)证明。民资获得石油进口权后,有义务开展一定比例义务石油商业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