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队“土枪打兔子”
远洋科考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下海比上天还难。目前国际上采用独自或合作方式送宇航员上天的国家已有十几个,但是具备深海载人潜水技术的国家仅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四个,最大工作深度未超过6500米。“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陶春辉用“土枪打兔子”来形容我国远航科考技术的现状:我们用较落后的技术装备打到了“兔子”,取得了和发达国家先进装备接近的科考成果,但是对“兔子”的多少和大小没有太多挑选余地。
在此次科考中,我国研制的深海遥控机器人首次在太平洋海域水下2700米试用成功。据悉,我国深海机器人下潜极限为3500米,此次在2700米深度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进行深海机器人勘探的国家。据介绍,水下机器人在太平洋海底观察到了大量深海生物和高约26米的热硫化物堆积形成的“黑烟囱”,并成功抓取到7千克硫化物样品。但是与美国数十年前就可以下潜万米的技术储备比,我国还差的很远。
西南印度洋是此次科考收获最丰富的海区。科考队通过在海底铺设40个地震波接收球,在海面下进行了10832次高压气爆,摸清了深海地质情况,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大规模海底地震试验。据参加科考活动的科学家介绍,除了上述科研设备成功应用外,大洋一号还有了不少新发现,为我国找到了5个热液区,其中大西洋两个,太平洋两个,印度洋一个。我国目前发现的热液区已占世界各国发现总量的1/10。热液区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等处,不断从地壳中向外喷射富含铜、锌、铁、金、银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金属硫化物,有非常高的开采潜力。
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据远航归来的科考队员反映,此次环球科考遇到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是“大洋一号”没有动力定位系统。在无法抛锚且风浪较大的深海区,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帮助船只不被风浪推远,从而让科考队员在甲板上操作海底机器人在同一海区长期作业。相比之下,目前美、英、德、日等海洋大国的科考船均装备有动力定位系统,而且在船舱中还有“通海井”,科考队员不必冒着风浪在甲板上作业。
另一个困难是船只缺少气象卫星信号接收设备。在风暴频发的海区,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对科考队员安排科考活动极为重要。“大洋一号”在南印度洋“魔鬼西风带”进行海底热液区勘探时,一次突然袭来的风暴险些酿成事故。目前“大洋一号”船载气象卫星遥感雷达正在调试,该装备投入使用后,科考船无论在何处都可及时获得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