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以来,受欧洲需求急剧降低和欧美“双反”政策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寒冬。尤其是经过2012年的光伏行业整合,我国近 1/3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光伏巨头深陷危机之中。特别是目前光伏巨头无锡尚德破产重组,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该如何突破重围。
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占全球的43%,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的51%。但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困境是两头在外:一方面我国不掌握核心技术,机器设备需要向欧美企业购置;另一方面产品销售市场也在国外,欧美“双反”前我国光伏产品90%左右主要出口到欧美市场。设备在外和市场在外,两头都受制于人。这是我国光伏产业陷入被动的最主要原因。光伏产业要改变严重依赖外需的局面,就需要由外需转向扩大国内需求。光伏产业与城镇化结合是大势所趋,这已经形成共识。
但目前光伏产业与城镇化的结合,很多还停留在概念务虚层面上。因此,我国光伏产业能否随着城镇化的开展而逐渐融冰,实现行业转机,还受到很多因素制约。首先,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利于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与国内竞争力。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国内与国际竞争。
其次,行业产能过剩和在全球光伏产业链的位置短时间还难以改变。由于2011年产能扩充过快,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十分严峻。据测算,现在我国的光伏产能约是国内市场年需求的30倍。这就需要光伏产业在与城镇化结合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布局,并且敢于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科技含量。
第三,终端市场的开拓可能还是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在光伏产业和城镇化结合中,新政的出台成功解决补贴不到位和并网难问题。但在具体落实中,还存在诸多难点:一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二是受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制约较大。三是后续服务问题较多。四是电价回购等相关问题还待梳理。农户多余电量要并入当地农村电网,还涉及到并网审批、补贴标准调整等相关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