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怪事接二连三。首先是BP遭到俄罗斯多个国家机构的轮番攻击,接着便发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工以“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的罪名,冲进莫斯科的一家咖啡厅,逮捕TNK-BP公司工作人员的事件。另外,TNK-BP公司也因“从BP不当雇佣技术专家”而被起诉,并且法院判定原告胜诉。
愤怒的达德利把这一切归咎于俄方合伙人AAR集团,并警告说AAR这样做“会使一个成功的企业四分五裂”。最终,他因被移民局拒签而被迫离开了俄罗斯。因此,连素有修养的布朗爵士也气愤地将俄罗斯称为“野蛮的东方”。
奥本海默的石油分析师法德尔•盖特对俄罗斯的评价则更加形象:“有个家伙说,把你兜里的东西给我一半,不然我就开枪杀了你。你给了他一半,还对自己说,感谢上帝,我还可以多活一天,接着你就可能失去一切。”
其实,IOC们在资源国的土地政治风险由来已久,壳牌公司与尤科斯公司在俄罗斯相同的命运即可证明。据悉,后者规模庞大的油气资产被国家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所侵占,现在这些资产已经构成了该公司70%的收入。
然而,在双方势力你争我夺的背后,深藏着NOC与IOC比较优势上根本性的变化,资源国石油公司已开始成为游戏毋庸置疑的主导者。
在1960年代初,刚刚建立的NOC们只拥有全球油气探明储量的1%,而随着资源国有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今天的占比则已接近80%——这也正是失去上游资源的IOC们拼命挤向资源国,而资源国的NOC们却愈发强硬的原因所在。
例如,伊朗政府还严禁外国公司获得伊朗石油资源的完全开采权。按照伊朗政府10年前创建的返销体制,无论石油公司在伊朗境内勘探到哪块油田,都必须在开始量产时把油田交还给伊朗的国家石油公司。
同样,俄国政府也毫不放松。
尽管在海沃德的斡旋下,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长伊戈尔•谢钦表示支持BP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俄政府无意插手此次所谓的“商业纠纷”。
因此,百味杂陈的BP只好继续守着这家约占其1/4产量和1/5储量的合资企业。这不由让人想起布朗爵士在抽着雪茄接受采访时,经常爱说的一句话:“我们从平凡中走来,知道失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