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喝汤?
另一方面,渣打银行报告的主角——中石油却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持同样态度的还包括收购BP南美资产传闻的主角中海油,以及一直“力争上游”的中石化。
关于是否购买BP的石油资产,以及谈判的具体进展,中海油有关人士在面对记者时显得十分谨慎,“我们正在关注这个事情的发 展,但目前还没有什么需要向外界宣布的。”
而中石油发言人则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与 BP的紧密合作关系,对于是否将竞购资产则避而不谈。
中石化外事局一位人士则干脆称,“我们现在还没有讨论这件事。”
韩晓平认为,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整体收购BP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但BP的一些资产如果真的价廉物美,当然值得中国公司出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 BP拿出来的肯定不会是它最优质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真实质量,中国公司要花时间去研究调查,所以说不会很快就有结果。“韩晓平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目前BP的策略就是广邀各国石油巨头来参与竞购,以造成激烈竞争,最终达到抬升资产出售价格的效果。而中国企业竞购到BP资产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实力。对于BP而言,最希望的当然是卖一个好价钱。如果中国企业能出到更高的价格,那当然更具有吸引力。
不过,林伯强也指出,如果BP希望出售的资产位于发达国家,那么中国企业的机会就会小得多,“关键是审批方面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在林伯强看来,中国公司竞购BP资产并非一日之功。
“BP对于漏油事件的处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资产处理上应该并不会采取闪电战的方式。毕竟,对于涉及上百亿美元的资产买卖,双方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协商谈判,估计真正出售可能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林伯强说,“据我了解,各石油公司与BP的接触还处于前期试探阶段,估计连正式谈判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