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发生溢油入海事故
根据大连港的规划和功能划分,新港是东北地区原油、成品油及液化化工品的仓储、转运中心。在此次事故中,原油储区应急能力受到极大考验。
在大连新港储油区域,建成和在建的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各一个,而紧邻原油码头北侧的,就是液体化工品码头,不远的岸上即是国家原油储备区和成品油灌区、液体化工灌区,拥有数以百计的储油储气罐。
由于25万-30万吨级油轮最为常见,大连新港30万吨原油码头尤为繁忙。石油进入灌区后,可通过现有泊位直接装船中转外运,或直接通过管道向西太平洋石化有限公司和大连石化分公司输油。此外,管道还与东北输油管网相连,未来有向东北腹地返输原油的条件,待国家石油储备库建成后,也将直接从新港码头输送原油。
记者从大连海事大学获得的一份新港溢油风险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港码头的建成投产,也加大了周边水域溢油的污染风险。由于船舶碰撞、搁浅或火灾等原因,2004年约有100吨燃料油入海;2005年接连发生四起油船溢油事故,约有400吨原油入海;2006年约有60吨燃料油入海。
孙本强也坦承,需要对这个地区的应急力量、设备和体制进行反思,安监部门正在进行安全评估撰写报告,建立统一的包括应急救援系统在内的管理机构。“比如应急设备就已经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但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大连港新港港务公司就制定了《新港港务公司溢油应急预案》,安全区域涵盖了油码头泊位、油罐区、输油管线等所有的溢油敏感部位,但依然无法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