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李静海在谈到“煤变油”时说:山西很早就重视煤合成油技术,并且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这是对国家的贡献,可以考虑建一座规模化生产的煤合成油工厂,因为这既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又有利于高端煤化工人员培养和技术储备。今后,中国对煤炭的利用要从燃料的认识中跳出来,要把煤炭当做一种原料来考虑。
鉴于国家发改委目前暂时停批煤变油产业化项目的审批,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建议到,中国的煤化工已经“热”了好几年了,但总体还是说的多,做的少。低加工的多,高技术的少。发展新型煤化工,地方政府要有前瞻性。不管是以国家示范实验区还是以其他方式加快推进,山西必须提早动手,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一旦审批放开,立刻就能接续上,与政策同步。
中国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院长曲思建也说,山西新型煤化工产业要优先发展煤制油,因为“十二五”期间,低碳清洁能源将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公众的青睐。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认为,世界煤化工的主战场在中国。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大有可为。如今山西煤化工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SMFT和MTG工业示范,尽快扩大到百万吨级规模,利用低成本的煤炭资源和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高效益。
山西煤化所所长、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国自豪地说,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持续攻关,山西煤化所现已掌握并拥有了成熟的煤制油核心集成技术。
德国和南非是世界上两个较早涉足煤变油的国家。技术上也较成熟,而且南非的产业化程度还很高。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省区在煤变油技术研究、专利引进上也成效显著。其中山西研发煤制油历史最久、示范效果也值得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