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
即将上任的BP“掌门人”戴德立现年54岁,其职业生涯非常简单。1979年,戴德立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1998年,BP收购阿莫科,戴德立随之进入BP。在此之前,戴德立任BP集团执行董事,负责发展俄罗斯的上下游业务,还曾参与了和中海油在中国南海项目的谈判与开发。
在BP,戴德立声名不显,直至墨西哥湾事故的发生。
4月20日晚间,BP在墨西哥湾租用的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突然爆炸并引发大火,井下管道破裂导致原油大量泄漏。这一震动业界的严重事故,使BP沦为千夫所指,公司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
本来,戴德立对其掌管区域内发生的事故也承担有一定责任,但事故却为其展示才干提供了绝好机会。戴德立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封堵油井、清理漏油,一方面采取公关措施,多次向受灾民众作出承诺要赔偿损失,极大的安抚了美国社会对BP的愤怒情绪。
或许,戴德立只是做了其应该做的事情,但CEO唐熙华的糟糕表现却将其衬托得光彩耀眼。
在BP封堵漏油多次失败之时,唐熙华对外表示:希望漏油尽快解决,他好回归正常生活。此语一出即遭到恶批。而6月19日,唐熙华居然又被媒体拍到去参加在英国举行的帆船比赛,这让白宫和美国民众怒不可遏。
BP董事会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迅速作出反应。6月23日,BP宣布将阻止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与污物清除的职责,从唐熙华转交给戴德立,戴德立被任命为BP组建的墨西哥湾海岸恢复组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现在看来,这或许正是BP董事会决定要戴德立取而代之的前兆。
在BP内部,戴德立的口碑也不差。2003年,BP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TNK-BP,戴德立任合资公司总裁兼CEO,在其任期内合资公司业绩不俗。但在2008年,戴德立团队因强硬维护BP利益,与俄方合伙人发生冲突。盛怒之下,俄政府拒绝为戴德立的签证延期,戴德立最终不得不离开俄罗斯。
这段经历让戴德立在公司内部赢得不少加分。在BP发给《财经国家周刊》的一份新闻稿中,公司董事会主席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如此评价戴德立:戴德立的工作经历证明,他是一位在最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强有力管理能力的企业领袖。
而这也正是BP当下最需要的。危机四伏之下,BP急需要有一位强力领导人来收拾烂摊子。很显然,戴德立的既往表现让董事会觉得:这是一位在关键时刻带领公司走出危机的合适人选。
更重要的是,BP董事会需要一位熟悉美国政治、舆论环境的人,尽快扭转公司在美国的不利境地,而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戴德立,恰恰是再合适不过。
7月27日,BP董事会正式对外宣布了这项任职决定。戴德立接受任命,并表示:“我很荣幸接手重建BP实力和声誉的工作。”这意味着在BP百年历史上,CEO一职上将迎来首位“美国大兵”。
据了解,唐熙华将在董事会留任至11月30日,BP计划提名他为秋明BP公司非执行董事,并支付给他一年的薪水共计104.5万英镑作为补偿。接受委任后,戴德立将把目前在美国的工作移交给BP北美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麦凯(Lamar McKay),正式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