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会
为筹措因墨西哥湾事故赔偿所需资金,BP宣布将在未来18个月里出售大约300亿美元的资产。在大规模赔偿要求完全来临之前,戴德立将需要加速变卖资产的进程。
8月3日,BP宣布了最新的一单交易,以19亿美元价格将在哥伦比亚的石油分公司出售给由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和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组建的国际财团。在此之前,BP已出售给了阿帕奇公司约70亿美元资产。
BP变卖家产,勾起了外界对中国公司的无限遐想。渣打甚至发布报告,建议中石油收购BP。“这将是一项十分划算的交易”, 渣打认为,中石油有望以每桶油当量不到7美元的代价买到BP的油储,同时BP的产量将为中国三分之一石油进口提供保障。
《财经国家周刊》从三大石油公司内部处了解到,对BP甩卖资产三大石油公司确实都有接盘的意愿,并先后与BP方面就感兴趣的资产展开了接触,但能否最终如愿还很难判断。
但是,BP首轮100亿美元资产出售完毕,中国企业却是空手而归。
中石化高层证实:在与BP就收购一些优质资产事宜进行沟通后,收购意愿遭到了拒绝。外媒报道的中海油将收购BP持有的阿根廷泛美能源(PAE)60%股权一事,中海油新闻发言人也向《财经国家周刊》作出否认,此说法完全为“市场谣言”。
下一步,BP将有更多资产进行出售。目前披露的消息显示:在越南价值13亿美元的Nam Con Son天然气项目、在巴基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田包括部分深水设施、在委内瑞拉的三个石油项目股权都是出售对象,同时BP还准备以20亿欧元(合26亿美元)出售德国加油站连锁公司Aral。
这些资产无论哪一项,对中国石油公司都意味着重要的机会。中国石油公司能不能最终有所收获,依然充满未知。
陈卫东认为,如果摆在公平的角度上,中国公司应该会有机会,但中国非经济的因素会多一些。“对一些小的资产,中国公司看不上;大的资产,在出售给中国公司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BP管理层从处理方便的角度出发,可能不大会优先考虑中国公司。”
这或许正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尴尬。即使是资产雄厚,并购交易却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2005年,中海油发起了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高达185亿美元的要约收购,因遭遇多重阻挠最终功亏一篑。
“戏还没完。”陈卫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堵漏支出毕竟有限,BP面临的罚款、赔偿额度将决定其生死。
另:
记者从中石油集团、中海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内部了解到,三大石油集团对BP部分资产很感兴趣且均与BP展开了接触,但尚未达成任何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