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藏油于民节省储备成本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设,计划投资千亿元,到2020年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投资巨大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周期较长,当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点时,利用民间仓储库容迅速提升储备规模可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曾公开表示,去年国际油价处于低谷期间,拥有庞大库容的民营油企未能承担储油重任是一大遗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专家管清友表示,加快民间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藏油于民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日本为例,政府投资的国家战略储备约为4840万立方米,相当于91天的进口量;而企业承担的储备量为4370万立方米,相当于82天的进口量。因此,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民营和地方企业参与的空间很大。
管清友同时建议,除仓储、流通环节外,国家还应在原油贸易环节逐步放开管制,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针对放开原油进口可能重蹈铁矿石进口覆辙的担忧,管清友认为,国际铁矿石是寡头垄断操纵的市场,与石油行业充分竞争、定价机制稳定而成熟的状况截然不同,逐步放开原油贸易管制将有利于增加市场竞争,破除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
不过,在动辄斥资上千亿元的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石油巨头的影响根深蒂固,民间资本要真正参与难度很大,需要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