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第三世界”的崛起 中远船务担当重任
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欧美企业,它们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和技术储备,是世界大多数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总承包商。目前,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第二阵营是日韩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韩国,以价格低廉、交货迅速、质量上乘等优势在手持订单数量上全球领先。除此以外,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大国开始培育本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成为世界海工装备制造业新的竞争者。
砥砺奋进的国内企业,面对的是气势磅礴的国外霸主。
在中远船务近期交付高端海工平台并承接海工总包工程之前,我国深海海洋工程装备仅处于“船壳建造”时期,缺乏研发、设计、总装及总承包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整体而言,我国海洋工程产业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因此,中远船务在海工建造领域的迅猛行动,就是在向韩国和新加坡等老牌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挑战,从这一点上来说,极大地提振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信心。
据相关资料显示:随着船舶业的复苏,国际海洋工程市场逐步回暖,海洋工程随着造船业一并向中国转移的发展态势势不可挡。
中远船务新加坡籍海工专家徐秀龙认为,随着中国在海工制造的发展以及产品的交付,船东将对中国的船厂更为关注,换句话说,船东会将更多的产品移到中国来,与造船工业向中国转移是同样的道理。与此同时,墨西哥漏油事件将对海工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涉及国际规范、公约的更改,这样一来,会加速旧平台的报废。正如1989年阿拉斯加漏油事件,1990年美国颁布了DPA-90,从此开始了双壳油轮新规定,用了20年的时间,全世界单壳油轮几乎全部淘汰。根据这种推断,全球旧平台更新加快,新造平台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中远船务正在加快制定企业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将发展重心由主要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发展途径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加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内容由修造并举向海洋工程、造船、修船及海工配套设备产品协调发展转变。同时大力实施海工营销战略,确保完成2010年海工新接订单150亿元的目标。
建成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中国企业从海工“第三世界”崛起,跻身世界海工建造第二甚至第一阵营,将成为中远船务不久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