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油理论待创新
中国石油产量的成长空间,除了成本和技术杠杆外,在一批石油人士看来,更取决于理论。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军说,勘探人员的一个信念是,石油归根结底是在人的脑子里面找到的。
美国地质学家华莱士·E·普拉特给中国石油人提供了信念基础。普拉特在《找油的哲学》中说:我们通常以老的观念在新的地区发现了油田,我们也在老的地区以新的观念来发现油田。但是很少是在老的地区以老观念找到了大量的石油。过去不知多少次我们认为再也找不到石油了,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没有油,而是我们再也没提出什么找油的新观念和新设想了。
普拉特认为,石油中短期存在危机的观念,是在“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前提下,演绎出的错误结论。
刘光鼎说,中国前50年都是在陆相地层找油,包括大庆、胜利、辽河这些全国前三甲油田,“但已经很难再找到大量石油了,二次创业出路是海相层找油。”
海相石油是由海洋有机沉积物生成的,陆相石油是由湖泊有机沉积物生成的。除去四川外,中国目前开采的石油都是陆相石油。
2001年,刘光鼎给中央写信,建议将石油勘探视线转向海相生油理论。十天后,地质出身的温家宝总理批示,中石化随后开始规模化采纳。
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海相油气资源总当量300多亿吨,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近一半。
利用海相理论,胜利油田近海地区第二口古生代井,在1900米的地方打到了油,一天可以产1059吨石油。借此目前,胜利油田每年新增地质储量都在1亿吨以上,按每年2700万吨的产量足够采50年。
翟光明认为,有一些新观念,才能开阔勘探眼界。“我认为中国115个盆地还可以找到100亿吨油。另外地质上,在西部有10多个古隆起,都是适宜储油的地区。这些地方都要精雕细刻地来找。”
但不同于国外产油区的是,中国的海相层基本是在陆相层的下面。新理论下发现的油气资源大多分布于深层、隐蔽目标以及沙漠、戈壁、山地等复杂环境中。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王涛表示,中国探明的近60%剩余石油资源多集中分布在又深又差的环境险恶地带。由于目前即使整装油田的采收率也就30-40%,而稠油、低渗、断块等复杂油气藏采收难度更大。
这使得预测探明出来的新增储量难有动力去开发。国家能源局能源研究所周大地研究员说,石油不是地下的一池子水,而是藏在岩隙中间,要用各种仪器测量,打井的位置或角度稍有偏差,也许就没发现,这需要前沿的技术和很高的投入。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浩言称,在成本技术限制下,拥有国内最大登记面积的中石油,每年国内的油气产量递增率也不过5%。
“今年国内石油产量约2亿吨,这已经是峰值了。”一位中石油高层觉得,中国现在只能勉力保持全国石油年产量的稳定,而无能力做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