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话语权”问题有误解
“石油交易的特点是买家和卖家极其分散,基本上都是一笔一谈,大家在约定价格时往往会制定一个公式,约定参考价格。”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表示,“石油话语权”问题说了很多年,但一直存在一些误解。
“很多人认为,国内采购量大就应该能杀价。”董秀成指出,国际几大石油交易所都有成套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只有建设一个大的交易市场并且价格形成机制得到世界公认,这才可能有“话语权”。如果单纯依靠建立统一买方谈判组织、集中谈判力量,未必能拿到更好的价格。董秀成指出,以铁矿石交易为例,大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就那么几家,但中国最终没有成功。
“假如中国以后能够开放,让所有货物和大宗商品自由流动,那么未来中国也可能出现整个亚洲的石油中心。”华大威认为,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后,会逐渐形成一套价格体系和交易中心的方案。
“即使形成了交易中心、有了一套价格形成体系,也要各买卖方愿意拿来参考才行,否则还是没有意义。”董秀成强调说,目前的问题是,即使建设了类似的交易市场,国内有牌照的交易商就那么几家,它们完全可以在场外交易,根本用不着去期货市场交易,而其他资本如果想要进来,又会遭遇牌照等问题。
“市场如果发展不起来,话语权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董秀成表示。在此前的一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指出,目前国内几个交易所都在争取和实现后发优势,地方政府积极性都很大,不过,怎样从地方政府的行为转化成产业的行为、走向商业性的行为,还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观点,提前谋划整个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