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
两年后,傅成玉再次出手。
2007年11月,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601808.ZH)CEO袁光宇同挪威海上钻井公司AwilcoOffshoreASA(AWO)董事长第一次见面。
AWO董事长Siguard E. Thorvildsen大谈此前某某著名公司出了怎样的价钱而他没有卖,然后说:“你先说说你的条件吧,我看你够不够资格。”
袁光宇泰然处之:“前面你有这么多接触,都没有谈成,你现在说的,我就当听故事一样,对我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现在就谈我的事,我出多少价钱,你来考虑。”
第一回合,唇枪舌战,绵里藏针。中海油服收购AWO的大幕就此拉开。
AWO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挪威的Arne Wilhelmsen和Gjert Wilhelmsen兄弟及其家族。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Wilhelmsen兄弟以16亿美元资产名列743位,家族资产包括皇家加勒比海游轮公司。2003年以来,正是看到油价高涨,AWO冒险在没有获得石油公司服务合同的情况下大举投资钻井平台。
就如同美国西部的淘金潮中获利最多的不是淘金者而是出售淘金工具的制造商一样,油价高企,让石油钻井船炙手可热。作为财务投资者,Wilhelmsen家族肯定希望能在油价高企之时把AWO出手,而并非长期运营公司,这让中海油看到了机会。
报价之前,中海油服用了大概6种测算方式对AWO进行评估。双方在谈判桌上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中海油服报价每股80—85克朗,而AWO报价每股90—100克朗。袁光宇提出尽职调查的要求。
对方同意。在尽职调查的过程中,中海油服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袁光宇告诉对方,每股85克朗是在假设你没有问题的基础上的报价,但是现在你有问题,这个价格很难再高了。Siguard E. Thorvildsen很恼火,他告诉袁光宇,你还是请回吧。
后来通过一系列努力,对方又回到了谈判桌上,并将报价降为每股87克朗。中海油服坚守每股85克朗,双方互不让步。但双方都担心谈不成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AWO方面尤其如此。如果谈判失败,中海油服只是损失一些咨询费用,而AWO就要损失一个卖出的最好时机,这时候他们更加着急。
最后,对方不得不同意了中海油服的报价。
AWO拥有的钻井设备,正是中海油服未来发展之需。中海油服一些钻井船已经服役很长时间,需要更新换代。同时,AWO还具有中海油服不具备的深海作业能力,其中三艘半潜式钻井平台拥有深水作业能力。并购正当其时。
傅成玉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只是在后面给他们提提建议”。与并购优尼科的轰轰烈烈不同,AWO并购谈判是一年多的“拉锯战”。甚至到最后关头,能否通过挪威政府的审查,也没有人能打保票。
而对于跨国并购,傅成玉的心态有了变化—“随缘”。中海油的风格,似乎慢慢从勇猛激进过渡为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