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两个主流发展方向,风电和光伏产业近年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记者日前从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开发海上风电,目前包括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在内的沿海省份已经把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受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及美国光伏“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不少光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难以消化的问题,导致部分企业已经难以支撑,未来光伏产业或将出现大规模的整合兼并。
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报告继续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总体走势、重点工业竞争力的最新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外,同时,比较了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产业竞争力;并对世界上重要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
产业蓝皮书指出,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风电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1年,中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26.1%,排名世界第一; 排名第二的美国,装机容量的市场份额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09年的高点下降了2.3个百分点。排名第三的德国,其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占世界的比重则由2000年的34%逐步下降到12.1%。
课题组认为,在光伏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以前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量的比重不足1.5%。
2010年以来,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了我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11年发布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开启了国内光伏市场的新局面:201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0兆瓦,超过了截至2009年底的累计安装总量;2011年累计装机容量更是达到3000兆瓦,占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的 4.3%。
尽管如此,近年来,随着风电和光伏行业规模的发展,在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下,我国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课题组负责人张其仔认为,新能源行业目前技术和市场对外依赖度高,新能源产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风电产业方面我国大部分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但是在风机整机的研发和设计上,依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在他看来,风电行业产能扩张已远远超过了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产能过剩成为风电行业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来自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风电、光伏行业造成了贸易壁垒,2012年7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华应用级风塔双反案的倾销初裁结果,包括华锐在内的多家风电企业被征收高达20%~73%的倾销税。
在此背景下,要走出困境,既要有前瞻的产业政策引导,又要从企业自身做起。
产业蓝皮书指出,按照“十二五”能源规划和可再生能源规划,海上风电场是国际风电发展的新领域,到2015年,海上风电总容量预计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截至目前全国海上风电投产装机容量不足30万千瓦,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将成为未来决定中国新能源行业格局的竞争制高点。目前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都将海上风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发展。
对光伏产业来说,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问题症结是制造业供过于求,要想让中国的光伏制造业走出困境,一方面要控制和消化产能;另一方面则是在保持和扩大海外市场的同时,启动国内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光伏制造业或将出现大规模整合。
受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及美国光伏“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不少光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难以消化的问题,导致部分企业已经难以支撑。按照科技部不久前发布的《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未来光伏产业或将出现大规模的整合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