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制天然气项目为突破口,将天然气业务布局从沿海转向内陆,中海油似乎走出了上岸的绝妙好棋。然而业内专家提醒,虽然方向很好,但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挑战不小。
每年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价值有多大?对于中海油而言,相当于在2009年1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而这正是最近中海油在山西签下的一笔大单。
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计划在山西投资建设每年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时,还与山西省签订了《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为了确保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用气安全,协议称,在2013年到2033年的交付期内,2014年的合同气量为40亿立方米,2015年到2033年的合同气量为60亿~150亿立方米。
决心很大,信心也很足。但目前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政策的相关细则尚未出台,同类项目还处于示范阶段,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尚不明朗,所以对于该举措,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方向很好,切入点也没错,但挑战不小。
积极布局 抢占先机
“中海油的业务范围在沿海天然气领域,主要是进口LNG项目。它要上岸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竞争,在没有资源的背景下,只能借助煤制天然气项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志光分析认为,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中海油意义重大。
其实早在2008年,中海油已经瞄准了煤制天然气项目这条路子,并与山西同煤集团洽谈合作开发煤制天然气业务,最终在去年4月下旬,双方达成合作意向。
时隔不到两年,中海油又与山西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足见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一直专注于沿海地区的天然气业务发展和布局,并已在广东、福建、浙江和上海四处投资建造LNG项目,而在广阔的内陆市场,中海油还未找到一席之地。因此,在离环渤海地区比较近的山西布点煤制气项目有助于其进一步拓宽天然气市场。
“现在中石油上下游一起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地加紧天然气终端市场的占领,且中石油的天然气管网越铺越密集。而中石化也不甘示弱,除了普光气田助阵外,在管网建设上也是十分用心。因此,要争夺市场,中海油上岸只能走煤制天然气这条新路。”刘志光表示,虽然这条路几乎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比之下希望最大。
对此,中信证券能源化工行业分析师殷孝东也表示:“从煤制气的前景来看,符合我国富煤少气的国情。如果中海油将来在该项目能够做出成绩,不仅会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必然有助于其提升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
“十二五”期间,山西是煤制气项目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该省不仅离华北市场近,而且可以连接GDP占到全国25%左右的环渤海地区。中海油如果能配套建设通向环渤海地区的输气通道,意义重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张安华认为:“中海油从天然气拓展到煤制气,既符合国家“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能源发展战略,也能使其未来在我国建立以天然气为核心的新能源系统中占有一定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