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持续推进专业化重组
制度建设初步完成后,中国石化便着手推进各项改革。
上市初期,针对产业、布局、管理等较为分散的状况,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和专业化重组,对生产力要素进行整合。
2002年5月,中国石化在成立润滑油分公司,全面整合公司所属润滑油业务及品牌,经过两年的努力,中国石化旗下所有润滑油产品统一成“长城”牌,新“长城”逐步成为我国本土润滑油市场的旗舰。
2004年12月,中国石化成立催化剂分公司,经过先后三批次专业化重组,13家催化剂生产经营单位实现集中统一管理。重组后的催化剂业务释放出强大合力,产销量双双突破10万吨,产品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2005年重组成立化工销售分公司,全面启动了化工营销体制改革,建立了以直销为主,直销和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市场开拓、物流、资源配置、品牌战略实现优化。
2010年,中国石化重组成立燃料油分公司,发挥集团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优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通过持续改革和重组业务流程,中国石化实现了科学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打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
上市以来,中国石化通过持续的改革、调整,精简机构,压扁管理层次,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一体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等管理创新,探索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
2001年前后,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因虚假账目等问题宣布破产。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2002年7月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承诺对其披露的财务报告真实性负责。
2003年开始,中国石化开始建立和试行了内部控制制度,涵盖投资、采购、销售等59个业务流程,1331个控制点,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公司每年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控制度,为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科学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石化建成了覆盖总部和所有分子公司的ERP系统,实现了内部财务、计划、销售、采购等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依靠系统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发布信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自2000年8月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正式投运以来,中国石化网上交易规模累计突破7000亿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B to B电子商务网站,同时,公司还积极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最大化资金调控能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