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的跨国之旅:迟到了80多年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10-18  来源:商务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9月10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公布的一份公告,中石油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收购荷兰皇家壳牌石油旗下全资子公司壳牌叙利亚油气开发公司35%股份的交易,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   壳牌叙利亚在3个采油生产许可证中...

  迟到了80多年

  让孙明旭感慨的不是“是否应该投资海外”,而是“中国能源企业进入世界能源格局的时间迟到了80多年”。他用北京让人头疼的交通做比:“欧美的能源公司起步早,早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就好像早上6点钟就出门去上班,那时不堵车,公交车也不拥挤。但我们起步晚,是等到早上8点堵车时段才出门上班,要么是开的车被堵在别人后面,要么是在公交车上,等着别人挪出位置,才能挤上去。”

  中石油开拓海外市场的尝试始于20余年前。“那时还是国家不鼓励步入海外市场的时候,但我们还是大胆的在海外与其他能源企业接触。谈判桌上,对方一个劲儿地说‘这是惯例’、‘那也是惯例’,我们不太懂,那时又没有传真,就只能从国外直接向国内打电话询问对方所说的惯例。国内这边呢,也是马上拿起书,翻找那些惯例。”孙明旭说。

  学习、摸索贯穿了整个中石油海外拓展的历程。其中,通过收购、并购、合资等形式与其他跨国能源企业合作,并向合作或收购的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中石油主要的海外战略。

  2005年10月26日,加拿大法院通过中油国际对加拿大哈萨克石油公司的收购案,前者以总收购对价41.8亿美元战胜了同期竞价的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印度国有能源公司。在此之前,中石油已经于1997年6月购买了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70.40%的股份。之后,中石油又购入了北布扎奇油田50%的股份。

  “完成如此大的收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我们20余年努力的结果。”孙明旭告诉记者,“在哈萨克斯坦,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多次成功收购,除了合理的价格,还有中国石油人的大庆精神,也就是不畏艰难的精神,这是我们特有的优势。”(参见《商务周刊》2009年第20期封面故事《再造大庆》)

  2005年,跨国能源企业大多都在哈萨克斯坦有投资项目。“在遇到苦难时,国外能源公司的管理理念是,有困难向上级汇报,上级如果一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那么底下的员工就一直停滞不前。我们的石油精神则是有困难就迎难而上,绝不会坐地空等。”孙明旭告诉记者,这些软实力成就了哈萨克斯坦项目,同时也是“小字辈”中石油征战国际市场的优势之一。

  对于中石油与壳牌联合收购澳大利亚Arrow公司一事,中石油一位高管曾表示:“此次收购融合了中石油和壳牌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Arrow是澳大利亚领先的煤层气开发商,通过收购,这个公司将成为中石油和壳牌在澳大利亚煤层气生产的重要平台,为双方在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在国际市场上,大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和壳牌、BP、康菲等国际能源巨头都有合作,合作双方把各自的优势拿出来,两相组合就会形成新的优势。”孙明旭说。
 

上一页12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