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在第五届非常规油气大会上表示,第三轮页岩气招标依然向中小型民企开放,为民营资本参与页岩气投资开发提供平等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招标计划推出的区块数量或将在10块以内,较第二轮有所减少;推出时间也较预期有所延后,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才能推出,且不排除今年年内搁浅的可能。
企业萌生退意
从2011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先后两次以招标方式出让页岩气探矿权。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进行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第二轮招标吸引到三大国有油企以及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和非油气央企等近百家单位参与角逐。
但记者了解到,通过国土部招标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非油气企业中,目前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始对其获得的页岩气区块进行实质性的勘探,有的企业甚至开始打退堂鼓。
对此,包书豪解释说,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地貌、地下构造等地质特征复杂,勘探难度较大;二是许多公司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投入风险大。
对外经贸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王炜瀚也表示,中国至少在现阶段不适宜大规模开采页岩气。中国页岩气开发勘探程度低、区块资源情况不清、开发成本高、产量小且不稳定、扶持政策不够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最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页岩气开采前期成本投入高,回报周期较长。以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在重庆涪陵焦石坝试验区为例,当初计划投入7000万元,规划打井24口,预计页岩气年产量达到3亿方,但目前仅完钻一口井,而且生产井从年初开始产气到今年4月底,产量已经从20万方/天衰减到了6万方/天。
此外,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企业开采页岩气也受限于运输管道。目前页岩气只能通过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和公路进行运输,天然气管道在页岩气分布地区非常有限,且缺乏分支管网,页岩气无法接入管道,而公路运输就必须使用压缩天然气运输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任浩宁指出,虽然页岩气被列为独立矿种,并且在政策宣传方面提及的次数增多,并且政府已经出台关于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但是页岩气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明确和细致政策的出台。结合当前形势,政府应该把概念炒作的风头“压”下去。
渴望更多资金进入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页岩气前期投资巨大,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企业基本上是亏本经营。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的扶持政策,但页岩气开发企业能否收回成本或实现盈利依旧是未知数。
因此,国土资源部在不断改进第三轮页岩气招标方式。据了解,国土资源部正与财政部对接,由政府出资对区块进行前期的地震、钻井等勘探工作,不断完善充实区块资料,帮助企业锁定或减小风险,增加中标几率。之后区块中标企业将政府前期投入资金偿还,从而启用区块“有偿出让”机制,带动企业积极性。
同时,通过国家、地方、企业的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已招标的页岩气区块展开统一、全面的地质勘探和资源普查,建立覆盖地质勘探企业的页岩气资源效益分成机制,明确分成比例,充分调动地勘单位的勘探和普查积极性,对页岩气探井相关装备实行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减少探井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还应该调动积极性,提高技术,或通过合作的方式壮大资金和队伍,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活动。在今后的页岩气开采勘探中,将制定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同时也鼓励民企进入,让更多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进入。
渴望引进海外技术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页岩气合作市场是开放的,应鼓励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外资推动中国页岩气发展。真正掌握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多数为大型国有和外资公司,民营和中小企业实力较弱,中小企业需要结成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突破。
民营或中小企业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上有时很难与大型国有企业抗衡。如果这些企业分别掌握不同的核心技术,继而结成联盟,提高个体和结盟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大型企业或政府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形成一定规模,这样中小企业不至于全部投入而未见收益,无法全身而退。也会因为掌握核心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有立足之地。
北京大学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晓东也表示,今后的页岩气探矿权的开发主体或将是更多的中小企业。而他们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多个企业掌握多方面技术为大局,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经济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认为,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向海外同行取经,引进高新技术开发页岩气。而近期美国国内企业也在不断游说政府,要以技术输出助力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据了解,能源局正在推动国内与海外成熟技术的合作。5月28日,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与瑞士ABB集团执行副总裁柯睿思就合作交换了意见。ABB是国内油气勘探设备关键零部件主要供应商,国内市场销售占比相当可观。当月,美国、罗马尼亚等国高层也专门到中国来“推销”页岩气技术。
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内开发需要海外成熟技术,但其中更多的是海外企业“削尖脑袋想挤进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