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畏途:技术和体制瓶颈十年未破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7-1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注度:0]
摘要:   供职于某煤层气企业多年的王雷化名感觉自己所在的行业似乎在走下坡路。这一个感觉和统计数字吻合:国家能源局通报显示,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只有7个省份完成煤层气俗称瓦斯抽采目标,离预定目标相去甚远。2012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25亿立方米,利...

  供职于某煤层气企业多年的王雷(化名)感觉自己所在的行业似乎在走下坡路。这一个感觉和统计数字吻合:国家能源局通报显示,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只有7个省份完成煤层气(俗称“瓦斯”)抽采目标,离预定目标相去甚远。2012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25亿立方米,利用总量52亿立方米,未完成产量155亿、利用量80亿的年度目标。

 

  体现在具体开发企业上,最重要的几家煤层气开发企业均不尽如人意。中石油的煤层气技术难题一直难以突破,有媒体报道称其近期暂停了上千口井的钻探;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则在今年上半年创下了其成立以来半年钻井数量最低的纪录。

 

  煤层气企业的不景气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国家能源局牵头的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提高煤层气开发补贴,以激励企业发展煤层气产业。

 

  为何中国的煤层气产业发展不但难以提速,而且在走下坡路?王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总结说,技术和体制是多年来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其中体制问题是横亘在该产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如果管理体制问题不解决,行业发展好不起来。”

 

  技术瓶颈

 

  虽然煤层气也算作非常规天然气,但其开发利用的历史比起页岩气来要长得多。

 

  从1996年成立中联煤算起,中国开始进入煤层气开发领域已有17年;从2004年实施第一个国家级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项目算起,中国大规模开发煤层气的时间已有近十年。

 

  然而,目前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与十年前相比似乎并无多大的实质性进步,除了沁水盆地资源条件较好的煤层气示范项目,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都较高,导致其成本难以压低。

 

  本报记者从煤层气企业内部了解到,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实现盈利的只有中联煤一家企业,中石油等其他企业在煤层气开发领域一直未能实现盈利。

 

  “我们也是因为拥有的项目资源好才能盈利,如果是一些新开发的、品质不高的项目,以现有的技术开发我们也没有经济效益。”中联煤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中联煤的产量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最开始打下的开发井,新井贡献的有经济价值的产量非常少。

 

  据一位接近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的业内人士透露,中石油今年在山西和陕西打煤层气井时发现,排采工艺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现有技术下产气量迟迟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他们计划调整煤层气开发方案,暂停开发计划的近两千口井。

 

  中石油总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否认了暂停钻井的消息,但对开发出现的技术问题则未予置评。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天然气专家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刚开始进入煤层气领域时,完全没有技术和经验,所以当时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学习技术。现在虽然有了不少自营煤层气项目,但核心技术跟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有差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日前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处于勘探期的煤层气项目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开发成本较高。中国的煤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度的特点,提高产量就需要大规模地打井,投资成本远高于常规天然气。

 

  上述报告还表示,我国的煤层气井型、井网和钻井、储层改造等技术、低能耗集输工艺技术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攻关,特别是煤层气排采技术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的瓶颈,必须重点攻关,否则将难以实现单井产量的大幅增加。

 

  体制掣肘

 

  煤层气产业发展滞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体制。

 

  根据自己在煤层气行业十余年的经验,王雷对本报记者分析说,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体制设计的不合理,中联煤的发展轨迹和现状就能很好地体现出这点。

 

  在中联煤成立至今的17年里,其先后经过了多次股权调整和8次领导班子更迭:1996年,中联煤成立,煤炭部、地质部和中国石油总公司三方各筹资三分之一;煤炭部撤销后,中联煤变更为两家股东,中石油和中煤集团各持50%股份;2008年,中石油撤出其所持50%股权,并带走50%的煤层气区块和人员;2010年12月,中海油入股中联煤,持股比例50%;今年2月,中海油增资扩股,共获得中联煤70%的股权。

 

  管理团队更换频仍,中联煤的煤层气产量未能有效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下滑的风险。上述中联煤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不管是从属于中煤、中石油,还是中海油,中联煤作为专门开发煤层气的央企,一直只是其他央企的下属企业,缺乏独立性,管理体系一直都受到限制。中海油现在控股后,中联煤今年上半年钻井总数只有约100口,成为有史以来打井最少的半年。

 

  煤炭和煤层气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更是制约了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上述报告显示,产煤地区经常出现“以煤压气”的现象,地方政府往往会优先发展煤炭或者排斥煤层气探矿权、采矿权的设置。2007年以来,中国煤层气矿权面积逐渐缩减,基本上没有新设立的煤层气探矿权。

 

  由于管理体制的多重问题,煤层气开发对外合作的情况也没有达到预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康菲、安然、德士古等多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煤层气产业进进出出,但绝大多数都败兴而归,目前投入商业化运作的中外合作煤层气项目屈指可数。

 

  不过,煤层气对外资企业仍有吸引力。华平投资集团是首个进入商业化运作的中外合作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股东,该集团全球能源投资负责人彼得·卡根 (Peter R. Kagan) 对本报记者表示,煤层气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遇到挑战是很正常的。美国成为第一个发展页岩气、煤层气的国家是因为其监管环境稳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力资源和技术成熟,同时还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十年后,中国可能也会具备这几大条件。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煤层气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