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争夺战:中日争东海 俄罗斯欲霸北极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11-02  来源:能源  关注度:0]
摘要:   从东海油气田到南沙群岛,从马尔维纳斯群岛到北极,潜藏在海洋深处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引起各国的躁动。在陆上重大油气发现可能性越来越小的背景下,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洋油气争夺战即将上演?   躁动的海洋   陆上油气资源越...


  序幕:揭开东海油气的面纱

  据当时指挥作业的地矿部老专家回忆,当钻探到海底2000多米的时候,就发现井内压力突然增大,巨量天然气在高压下向外喷涌,准备实施封井时却发现钻杆已无法取出。组建不久的钻井队伍一下慌乱起来,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井毁人亡。专家在关键时刻下定决心:炸掉钻杆强行封井。尽管损失很大,钻杆和钻头全部被封在井中,好在保住了油田。

  也正是这一次惊险的勘探,使中国东海丰富而神秘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第一次与勘探队有了“正面接触”。 中国也由此了解到该井所在的龙井构造是一个油气含量很大的高压油气盆地,发现在日本提出的中间线中方这一边,有一个长垣构造带,这是一个类似于大庆油田所在松辽盆地的理想构造带。在油气地质工作者看来,这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喜讯——东海油气宝藏的具体位置终于被确定了。

  接下来的勘探进展也顺利得多,勘探队在龙井一井的地质数据基础上,成功打了平湖一井及周边诸井。由此,屹立东海的春晓油气田已经初具规模。

  春晓油气田自建成以来,对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贡献卓著。它直接为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面对环伺的强敌与国内的动乱,仍坚持勘探调查工作,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巨大困难。

  萧汉强向《能源》杂志记者回忆了新中国第一条钻井船诞生的艰辛历程:1970年4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决定中国要拥有自己的钻井船及勘探队伍。于是,鉴于当时的国力与国际局势,决定改造、拼装一条船,从国外购进一条船,再自力更生制造一条船。

  从1970年到1975年,中国首先改造了第一条双体钻探船。当时是由交通部提供了两艘五六千吨的货船,在上海浦东造船厂拼接起来,然后安装上一个五六十平米的平台以及一个井架,再架上一个兰州钻探机械厂生产的陆地钻机——这在当时属于能够打3000多米的大型石油钻机——这样就“改造”出了新中国第一条钻井船“勘探一号”。

  但由于“勘探一号”不具备抗台风的能力,作业风险过大,之后就再没有使用。由此,新中国第一条钻井船在短暂服役后推出了历史。

  由于改装钻井船难以胜任东海的勘探工作,大家就把希望寄托在了那条外购的船只上。当时的中国被西方国家封锁,对外交往很少。萧汉强的同事通过很多渠道才找到了新加坡一家造船厂的老板,这位华人船厂主表示愿意帮中国进行海洋勘探,并给予优惠价格。但由于他的船厂也只进行小型船只制造及修理业务,造不了钻井平台这样的庞然大物。因此这位老板情急之下找来美国一家钻井公司,把他的船厂进行改造后就地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条外购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勘探二号”。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