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源进口资质待放宽
企业增加供应,中间商盘货存货,终端加油站完善服务,各方应急终会缓解目前的局面。但如何从体制上入手以防范“柴油荒”再现?
首先便是成品油储备的完善。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都没有足够的商用储备。比如中石油在甘肃张掖的常用柴油储备为2000吨左右,而中石油上月在当地的柴油销量约为2万吨。这种配比在国金证券研究员刘波看来并不是特别高。
刘波建议,应该准备一项比较完整的战略储备计划,比如将每月的储备油比例保持在20%甚至更高。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进一步指出,解决“柴油荒”的根本方式之一还在于要放开原油、汽柴油的进口采购资质,增加社会的炼油与批发能力。
原油进口权目前控制在中石油及中石化等少数几家石油公司手里。在山东当地生产的一些地方炼厂并不容易拿到国产及海外原油,他们通常的做法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燃料油来炼汽柴油。
但燃料油被加征了1元/升的消费税之后,采购燃料油的成本较采购原油更高,其炼油的毛利显然不如国有炼厂。如果原油价走高,地炼在考虑到成本、市场因素之后,炼油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有可能加剧供需矛盾。
成品油进口权同样握在中化集团、中国联合石油、中国国际石化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珠海振戎等4家公司手里,因而即便是国内柴油需求激增,想要买入大量海外柴油救急,也没有更多的渠道。
实际上,打破垄断坚冰的曙光已现。
5月“新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后,6家民营企业首次获准介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如果民企有机会再进入国家石油商业储备体系,由于商业储备体系中企业具有主体地位,可自主储运购销原油,这将意味着民企有望借道这一储备体系而成功获得期盼多年的原油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