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革命”并非骗局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10-09  来源:科学时报   关注度:0]
摘要:   中国第172个独立矿种页岩气又一次被推到媒体的聚光灯下。   与两年多前被热炒时相同的是,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领域的媒体均对页岩气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不同的是,两年前对页岩气给予厚望、赞誉有加的人们,此次却纷纷对...

  中国第172个独立矿种—“页岩气”又一次被推到媒体的聚光灯下。

 

  与两年多前被热炒时相同的是,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领域的媒体均对页岩气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不同的是,两年前对页岩气给予厚望、赞誉有加的人们,此次却纷纷对其露出不解甚至质疑的表情。

 

  “页岩气革命”是不是一场骗局,页岩气是否适合中国……类似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页岩气开发已经到了亟待回归理性的时刻。

 

  民资扎堆缺乏理智

 

  “必须承认的是,前两年各界对于页岩气的炒作太热了。”邹才能说。

 

  在这种热炒的背景下,2012年3月发布的《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要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当时,许多业界人士对这一数字均表示过或多或少的担忧。

 

  “按照《规划》要求,2015年要实现我国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这一预测目前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私下对记者表示。

 

  2011年,国土资源部在首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采取了邀标的方式,包括“三桶油”在内的8家国企参与了竞争。之后为响应“新三十六条”,2012年国土资源部首次对民资敞开大门。

 

  当时,只要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察资质、注册资金为3亿元以上的内资企业、独立法人,均可以报名参加2012年10月举行的第二次页岩气招标。

 

  但是,对于民资蜂拥而至的投资热潮,现任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中心主任的潘继平当时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就指出,民企进入页岩气领域要“谨慎乐观”,“看准后再进入,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国企失败了有政府买单,民企失败了谁给你买单?真金白银的投入最终都需要自己承担。我对这些民企的建议是—希望他们能认真听一听、想一想,不要太盲目了。这不是挖煤也不是路边捡金子,很有可能中标后机器打下去却什么也没有,这里面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潘继平说。

 

  一语成谶。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标的民企大多进展缓慢,正面临着地质调查困难、技术储备、资金以及人才等各方面的问题。一些企业由于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正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也指出,当时踊跃参加竞标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们看中的是提升公司股价的机会或者为今后上市圈钱铺路,并不是真的致力于页岩气开发,抱着这种心态去开发页岩气当然会出问题”。

 

  诸多认识误区

 

  当前页岩气中标民企们进退维谷之际,受诟病最多的自然是“三桶油”等国企对优质页岩气区块的垄断。普遍观点认为,正是“三桶油”的垄断导致民资无法竞标页岩气的资源有利区。

 

  不过,邹才能告诉记者,其实目前中石油能够确定的“甜点区”也仅位于蜀南海相页岩气区块,开采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

 

  而今后是否会放开“三桶油”等国企已登记的区块进行招标,目前看来,我国在政策方面仍无松动的迹象。

 

  对于眼下外界此起彼伏的各种质疑,邹才能指出,这与业界外对页岩气存在的“十大误区”有直接关联。

 

  “很多人都以为,"有页岩就有页岩气"、"有页岩气就能开发"、"有钱就能开发页岩气"、"页岩气产量可以又快又高"、"技术比地质更重要"—这些都是页岩气认识中极大的误区。”邹才能颇为无奈地表示。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指出,大部分民企在参与区块竞标时,对地下情况其实并不了解。“页岩气产量可以又快又高”的误区不仅在企业间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同样也缺乏科学认识。

 

  譬如浙江、云南、贵州等不少地区都成立了页岩气研究院,但这些地区页岩气资源并不丰富或根本不适合开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王铁冠也曾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目前我国开发页岩气,好多地方都是一拥而上,比业内人士更积极,国家投入更是相当之大。但是,我发现其中许多项目的立项内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伪科学"。”

 

  “科学发展的程序不可逾越,发展速度可以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拔苗助长。”邹才能说。

 

  同时,邹才能指出:“"中国页岩气储量世界第一"也是误区之一。我国页岩气储量应当在36万亿立方米左右,比美国多,但这并不代表全部的资源都能被开发。”

 

  他介绍道,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页岩气就位于地面1万米以下,以现有技术而言根本无法开采,“这种页岩气资源就没有开采的价值”。

 

  是机遇不是骗局

 

  此外,“海相与陆相页岩气差不多”、“页岩气井点火就是大发现”、“页岩气技术可以随便买”也是邹才能眼中的“十大误区”。

 

  由于地质条件的巨大差异,即使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完全搬到中国,也未必能开采出页岩气;页岩气井口即便点火后,要实现稳产仍有很长的距离;相关国企也并不都是“捂盘”不开发,而是页岩气在开采前仅地震便需半年,打井时间更是长达1~2年……

 

  “这些都不是页岩气的"原罪",却证明了外界对页岩气开发始终没有摆正心态。”上述不愿透露姓名人士表示。

 

  早前对于页岩气的过度宣传以及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导致外界对中国页岩气寄予的厚望超过其正常的发展速度与承载能力。

 

  但当发现页岩气无法在短期内成为中国油气供给的主力军时,各种失望甚至质疑瞬间铺天盖地袭来。

 

  与日渐被热捧的致密油和致密气一样,页岩气也只是非常规油气大家庭中普通的一员。邹才能指出,这好比一个家庭中不同成员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与分工。

 

  当前,页岩气开发在中国仍属于发展初期,理论、技术、成本与环保等环节均未达到成熟阶段。他指出,过去外行、高管、媒体们比业内专业人士对页岩气的热情更高,如今中国页岩气开发到了回归理性的关键时刻。

 

  今年7月去世的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为美国带来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页岩气革命”。但在1990年成功在得州北部的巴耐特页岩区块钻取第一口页岩气井之前,他已经花了长达20年的时间研究页岩开采技术,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反观中国,从页岩气概念兴起到现在也不过四五年时间。

 

  必须承认的是,美国“页岩气革命”为美国实现能源自给提供绝佳的机遇,也促使当前全球能源板块发生巨变—当然,目前在成本、环境等各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但其带来的贡献有目共睹。

 

  10月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文章指出,页岩地形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帮助美国实现了在十年之前还无法想象的能源产量激增。预测美国将会在2013年超过俄罗斯,成为以石油和天然气合并计算的全球最大能源出产国。

 

  因此,仅仅因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质疑“页岩气革命”是一场资本的骗局难免有失偏颇。

 

  “中国发展页岩气是自主与自愿的选择,何来被骗一说?这种说法只能证明对自身决断的不自信。”上述人士表示。

 

  归根结底,中国页岩气的发展既不是前景一片黑暗,也不会如以往被热捧的那般能够短期内“一飞冲天”。

 

  “希望能给中国页岩气留有充足的发展时间。地质探索绝对不能着急,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邹才能说。

 

  遭受怀疑亦或得到肯定,页岩气依旧静静地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下,不增不减。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页岩气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