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将过三道坎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4-02-18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关注度:0]
摘要:   800万千瓦,这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2014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最终确定的规模。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符合业内预期,对于扩大我国...

  800万千瓦,这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2014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最终确定的规模。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符合业内预期,对于扩大我国光伏产业终端市场,缓解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供求失衡具有积极意义,但完成这一装机目标并不容易。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屋顶资源稀缺、融资困难和政策补贴落实是分布式装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存量屋顶难求新建筑应完善设计

 

  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而言,“一屋顶难求”并不是一句笑谈。

 

  “虽然我国存量屋顶面积很大,但符合分布式光伏项目要求的并不多。”孟宪淦说,“国内现有建筑,大部分在设计阶段未考虑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因此结构强度不够和采光不足问题突出,使得实施光伏发电改造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符合项目施工标准的屋顶成为稀缺资源,但并不是每个房主都乐于接受光伏设施改造。孟宪淦表示,由于我国房屋产权并非永久,很多投资者和房主对于动辄需要近20年才能收回成本的投资带有疑虑。

 

  光伏行业分析师郑佳明说,“许多屋顶的产权问题比较复杂,有属于单一业主的,也有多位业主共同拥有的,各人诉求不同,签署合同就会很困难。同时,不同于光伏电站产权明晰可以进行抵押,分布式光伏涉及多方,并不受银行欢迎,投资分布式光伏的企业和个人很难用项目进行资金周转。”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个人安装分布式光伏设施很难盈利,大多数个人用户是基于个人绿色发展理念而投资的。

 

  “目前分布式装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工业园。由于电价较高,工业园内集中使用光伏发电效益较好,企业较为积极。”孟宪淦说,“但经过几轮示范工程建设,符合条件的屋顶资源就更少了。”“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仅靠工业园区有限的屋顶资源是不够的。”郑佳明说,“政策层面应该鼓励新建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与光伏发电项目紧密结合,光伏发电正处在市场培育阶段,清洁能源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

 

  融资困局待解政策补贴须到位

 

  随着《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计量管理、补贴资金拨付机制等细则已经明晰,800万千瓦的终端装机目标也为分布式光伏发展勾勒出美好前景。但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分布式光伏的利好政策很多了,但是项目融资还是很难。”一位业内人如是说。

 

  据业内估算,一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静态投资大约需要9000元人民币,800万千瓦装机需要的资金量在720亿元。达成分布式光伏装机目标,700亿元的投资是绕不过去的坎。

 

  “大多数商业银行认为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风险与收益并不成正比,对于光伏发电仍然倾向于更具有规模效应和可控性强的大型光伏电站。”孟宪淦说,“大型光伏电站的投资主体大多为传统能源集团,企业实力和项目的可预期收益是商业银行‘厚此薄彼’的主要原因。”孟宪淦表示,少数对分布式光伏有扶持政策的商业银行,如国开行对分布式光伏的扶持也仅仅是对示范项目,中小投资者想获得银行融资十分困难。

 

  业内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缩短补贴周期的方式来解决中小投资者融资难的问题。例如将20年的补贴金额在三到五年内分期发放,而项目开发者保证20年内以远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的价格向电网供电,并建立责任追究和监管机制。

 

  郑佳明说,这种模式对于项目开发者而言较为有利,有助于快速回收成本,电网方面也可以获得低价电力供应。

 

  但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诸如利用项目骗取补贴、电站产权变更过程中的利益和责任分割、上网电价调整等问题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孟宪淦表示,在融资难一时难解的情况下,分布式装机成本控制应成为重点。

 

  项目的安全、成本和能效,将成为一个项目是否有利可图的关键点。

 

  相较于企业深陷融资难烦恼,对于个人用户而言,能否顺利拿到政策补贴是最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政策对补贴发放流程阐述十分明细,但也有个人用户反映拿到补贴并不容易。孟宪淦表示,激活庞大的个人分布式光伏用户对分布式光伏发展非常关键,因此政策补贴落实尤为重要。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分布式光伏 光伏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