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难采储量是大庆油田难舍的“鸡肋”,但数亿吨的难采储量又蕴含着巨大希望。3月20日,记者在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项目经理部了解到,发挥一体化攻关优势,大庆油田加速二氧化碳驱工业化推广进程。今年年内,大庆榆树林油田和海拉尔苏德尔特油田两个区块将进行大规模二氧化碳驱工业化推广。
大庆油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二氧化碳驱技术研究,因气源等因素制约,进展缓慢。2003年,大庆油田在采油八厂开始外围油田第一个现场试验。
十几年的探索攻关,大庆油田对特低渗透油藏的认识逐步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同时,随着天然气开发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与各相关行业的合作加强,使二氧化碳气源得到保障,推广二氧化碳驱的时机日渐成熟。
据测算,在薄差层,二氧化碳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左右。二氧化碳驱技术是改善开发效果、保障原油稳产的现实途径,也是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有利于解决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
二氧化碳驱为什么比水驱在低渗透油田效果好?二氧化碳驱项目经理部油藏科负责人雷友忠说:“液化的二氧化碳注入地层1000米后,就会变成液态的黏稠状物质,即超临界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黏度低、流动性好、扩散性强、对溶质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安全、高效、节能、节水,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以大庆榆树林油田为例,80%的扶杨三类油层渗透率小于2毫达西,属于“磨刀石”般的“三低”油田。这个油田树101区块在进行二氧化碳驱现场试验后,油层保持较强吸气能力,油藏压力保持较高水平,采油速度连续3年在1%以上,各项开发指标明显优于同类水驱区块。截至目前,树101区块已注入液态二氧化碳13.14万吨,产油5.68万吨。
虽然二氧化碳驱在国际上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每个油田的地质条件不同,在年内实现工业化推广,技术水平、配套工艺、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为此,二氧化碳驱项目经理部创新实行油藏、采油、地面“三位一体”全链开发模式,即油藏方面提效率,采油方面防气窜、保安全,地面方面研究老系统适应性、选择新材料,核心就是降投资。
目前,只有7名员工的二氧化碳驱项目经理部实行科研生产一体化,统筹科研院所及采油厂等多家单位,深化二氧化碳驱机理研究,编制气源利用方案。二氧化碳驱室内实验、现场小规模试验、工业化推广齐头并进。加快推广二氧化碳驱技术,将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