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入股中联煤 煤层气初现新竞争格局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12-28  来源:新世纪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中海油入股中联煤,交易规模不大,但标志着中海油终于上岸,垄断多年的煤层气初现新的竞争格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计划以12.03亿元收购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50%股权,从而进入中国煤层气行业,该收购...

   中海油入股中联煤,交易规模不大,但标志着中海油终于“上岸”,垄断多年的煤层气初现新的竞争格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计划以12.03亿元收购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50%股权,从而进入中国煤层气行业,该收购框架已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认可。欧洲油气周报UpstreaM12月初率先披露了这一消息,中联煤一位高管也在12月21日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这一交易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

  中联煤是中煤集团全资所有的煤层气专业公司,拥有国内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2009年4月,中石油(11.08,-0.08,-0.72%)股份公司将其拥有的中联煤50%股权转让给中煤集团之后,中海油就开始考虑介入的可能性。

  中石油退出时带走一部分区块,留给中联煤的是面积共达2万平方公里的大约25个煤层气区块,以及500亿立方米(约合1.7万亿立方英尺)左右的探明储量。中海油的参与将大大提高中联煤的资金实力。今年9月,中海油与山西省政府签订《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合作框架协议》时,曾透露今后不仅要在山西发展煤制气,也要发展煤层气。

  中海油与中煤集团联姻后,预计中联煤的总注册资本将达到18亿元人民币。根据Upstream报道,中海油可能会在新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接管重组后中联煤的日常业务,中海油还计划明年投资数十亿元,用于煤层气开发。

  专业人士普遍看好这场极具互补性的“联姻”。中联煤有资源,却缺乏开采资本;中海油急切盼望“上岸”,却苦于油气区块大多已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瓜分殆尽。

  一位积极推动此交易的中联煤高管告诉本刊记者,尽管中煤集团对这桩交易有所迟疑,但客观上看,不加入新鲜血液,势单力薄的中联煤“只有死路一条”。据他介绍,中联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融资难题,从目前状况看,公司三五年内无法上市,前几年曾尝试依靠产业基金,但考虑到国家不允许“拿项目套钱”,最后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而利用自有资金风险很大,中煤集团不免顾忌重重,贻误了企业发展良机。

  在这位交易参与者看来,中海油财力雄厚,擅长对外合作,效率高,经营理念也很先进,是合作的最佳选择。

  瑞银证券12月13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交易规模看似较小,但象征着中海油进一步涉足中国非常规天然气领域。此交易完成后,中海油的天然气业务组合将更加齐全,囊括海上常规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煤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

  煤层气渐热

  中国煤层气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由于缺乏相应开采技术,国内煤层气开发主要采用对外合作模式,而且是“多头”合作——外企无需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即可与各地方政府、地方煤矿企业签署协议。由于地方竞相抛出优厚条件吸引外资,先期签订的12个合同很快引来“贱卖”批评。

  1996年,原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石油共同出资,成立了全国性的煤层气专业化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并赋予其对外合作专营权。此后十年,中联煤股权几番变更,至2006年,由中煤集团和中石油股份公司各占50%。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必要的勘探开采技术和资本金,加之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尚未培育起来,煤层气开发的意义更侧重于“减少瓦斯爆炸事故”。

  中联煤原董事长孙茂远在今年3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回忆说,2005年2月14日,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瓦斯事故造成214人死亡,中国政府从煤炭生产安全角度出发,开始格外重视煤层气开发。事故发生三天后,时任发改委主任马凯主持召开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汇报会,制订了七条政策,包括要借鉴国外经验,研究提出扶持煤层气产业的相关财政政策。

  据孙茂远介绍,截至2009年,国家财政给予煤层气抽采利用以2.32亿元的财政补贴,还安排1411万元退税来支持煤层气地质勘查。目前,国内对煤层气开发利用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每开发利用1立方米,政府补贴0.20元,对发电再补0.25元。

  尽管如此,中联煤还是抱怨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煤层气经济利用价值的认识提高,提出一个个宏伟的远景产量目标,中联煤感到力不从心。孙茂远曾公开表态:“近十多年里,国家金融机构没有给予煤层气开发项目任何投资,致使煤层气开发项目游离于一般性或政策性融资之外,极大地制约了煤层气快速发展,至今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融资渠道依然不畅。”

  批评意见却认为,“不断奶的孩子长不大”,中国煤层气事业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政府补贴、扶持得太少,而是竞争主体过于单一,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动力。2009年,中国煤层气抽采量和利用量分别为64.5亿立方米和19亿立方米——这个成绩虽远好于五年前的水平,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仍是极其令人失望的。

  进入2008年,愈发意识到中国天然气市场前景的中石油,开始考虑从中联煤中抽身单干。中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拥有自己的天然气管道和下游销售网络,融资能力又不成问题,不大情愿留在中联煤吃大锅饭。

  2008年9月,中石油独资成立了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但是一缺资质,二缺资源。

  2009年4月7日,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国资委同意将中石油股份公司所持中联煤50%国有股权,协议转让给中煤集团;以此作为交换,中石油股份公司获得了原中联煤的部分区块和资产,包括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19.26,0.00,0.00%)盆地2万多平方公里的煤层气资源,还继承了13个对外合作合同。

上一页12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