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
“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
5000万吨的油气产量来之不易。吕波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海上大庆”的建成,一方面靠的是国家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则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据了解,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三大特点,在海上钻探一口井需要的资金是陆地钻井的5至10倍。
1982年初,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立法形式授予中海油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开创了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新局面。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石油公司。据统计,从1983年中海油与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签订首个在南中国海找油合同算起,截至2008年底,中海油共与21个国家的77家公司合作过,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
2006年3月,中海油和加拿大哈斯基公司发现荔湾3—1大气田,成为首个在中国领海内发现的深海油气田。
2008年9月,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宣布,斥资171亿元人民币完成了 对 挪 威 一 家 海 洋 石 油 钻 井 公 司(A w ilcoO ffshore A SA )的整体收购。傅成玉坦言:通过收购和创新,中海油深海油气勘探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据介绍,几十年来,中海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专业配套齐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海油投资150亿元建造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号”、深水物探船、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深水起重铺管船等大型装备。
最让中海油骄傲的当属自主研发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号”。
“这是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中海油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告诉记者,平台重3万吨,高136米,相当于45层高楼;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设计了可容纳160人的居住区,甲板室顶部配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堪称海洋工程领域的“航空母舰”。该平台2010年2月26日在上海顺利出坞,计划在2011年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