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定价
在“以产定需”、燃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市场价格起作用。然而,近年来“气荒”频发的压力,令上海、深圳等地地方政府和众多非石油央企的燃气市场参与者对自己的燃气供给安全感到担忧。它们期望能够建立自己的采购渠道和定价话语权,以摆脱对石油央企完全依赖的尴尬局面。
对于现货竞买交易方式,业内专家认为,“通过这个平台,市场参与主体都能够发出自己的价格声音。过去由于资源量小,许多参与方在定价上更多担当石油央企跟随者的角色。”
通过平台进行现货竞买,也就是通过电子竞价的模式,吸引买家、卖家入场交易。市场化操作比较强,对国内天然气产品定价有较好的参考性,进而对整个市场形成指示作用。刘毅军说:“在交易商足够多的情况下,市场的价格也就出现了。直接一点说,这相当于狭隘的天然气市场化。”
随着天然气产业链的逐渐完善,未来燃气的交接方式会更多,参考价格也会更市场化。它能够疏通国内外资源的流通渠道,最大化地实现国内燃气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接轨,从而可能最大限度地打破国内天然气市场僵硬的体制。
然而,也有一些专家表示出担忧之心。专家杨建红和广东省油气商会燃气部专家庄荣金均认为,目前还看不到这种现货竞买交易的实际操作方式、运作手段以及平台运转周期等具体的内容,因此很难判断其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也很难判断今后对LNG、LPG市场价格的导向作用。
由于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供应,诸如中亚管道天然气、陕京管道天然气等,都是合同供气、合同定价,这部分气源几乎不会受到此次交易平台的影响。广东省油气商会燃气部专家庄荣金说:“此次现货竞买交易平台,主要影响的是现货天然气资源价格。”
业内人士预计,此次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现货竞买交易,对市场价格并不构成影响。而此次推出的现货交易,也低于业内的预期。
供需对接
最近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实现了翻番。但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1%的比例相比,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国家能源局表示,“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由4%提高到8%。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石化在内的天然气生产巨头们,都在加速自身天然气业务布局。可是,因为中国天然气资源先天不足,使得天然气发展中面临许多难题。从发展方针上看,如何解决中、西部(主要产区)与东部(重要消费区)之间的分配比例,从用户类型上看,怎样合理匹配工业与民用的供应比例,从供需的关系上,如何向市场化公平竞争方向过渡,都需要深入研究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单从供应方和需求方来看,LNG、LPG的供应方为国内的燃气生产企业和LNG接收站,需求方为城市燃气公司和众多普通消费者。现在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差异很明显,供应方主要在内陆城市,而需求方则主要在沿海城市,这很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广东省油气商会燃气部专家庄荣金表示。
在下游,目前国内城市燃气市场大部分被外资或民营的地方燃气公司所把持。下游需求方的参与主体已是越来越多,需求方和供应方的信息沟通也是越来越困难。
中国仍在不断努力寻求天然气资源的供需市场化解决之道。面对初出茅庐的中国天然气现货交易平台,市场供需信息实现良好衔接的局面,或许会因此而缓解。
庄荣金表示,通过现货竞买交易平台,买家和卖家的信息能够更透明,双方能获得更多卖卖机会,实现供需及时有效地对接。“如果天然气生产者和下游需求者通过现货竞购交易平台,及时广泛沟通买卖信息,不但利于天然气资源的合理流动,而且能够真实反映国内燃气市场的供需变化。”
也有人表示出不太乐观的看法。中石油LNG项目工作组专家张成伟认为,这种新方式,恐怕更多体现在一厢情愿上。现在世界LNG市场也是以期货交易为主,基本上是卖方市场。未来,上海石油交易所的LNG现货竞买交易,卖家愿不愿意去这里交易,还很难说。那么买家存在与否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